[发明专利]一种冷却‑溶析耦合结晶精制左磷右胺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2109.6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龙秉文;谢竞祺;王子乐;丁一刚;查树义;杜治平;刘生鹏;邓伏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迅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655 | 分类号: | C07F9/655;C07C211/27;C07C20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耦合 结晶 精制 左磷右胺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溶析耦合结晶精制左磷右胺盐的方法,该方法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将粗盐溶解,再加入乙二醇并将溶液升温至40~45℃,接着用双氧水进行氧化、活性炭进行脱色,然后将混合溶液搅拌升温至70‑75℃,趁热过滤后将滤液冷却至20‑30℃结晶,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丙酮进行溶析结晶,再次过滤,滤液经蒸馏后分离出丙酮和水循环使用,两次结晶得到的精品左盐收率高达80%以上。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能够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深冷结晶,能耗低,溶剂丙酮和水基本能完全回收并循环利用,排污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学品的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冷却-溶析耦合结晶精制左磷右胺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左磷右胺盐也称为磷霉素左旋右旋苯乙胺盐,学名左旋顺-1,2-环氧丙基膦酸-D-α-苯乙胺盐,是Glamkowski法制备磷霉素钠、磷霉素钙、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新型色谱除菌药的中间体。工业上左磷右胺盐的精制是通过以乙醇为溶剂的冷却结晶的方式实现。由于左磷右胺盐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且低温时整个体系容易完全凝固,因此实际溶解左磷右胺盐时乙醇用量较大,通常在1:8左右。此外,左磷右胺盐的溶解温度在70-75℃,接近乙醇的沸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乙醇的挥发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大量溶剂损失,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乙醇的大量挥发也会使操作环境恶化,影响操作者的健康并带来火灾和爆炸的安全隐患。
已有专利公开了以水代替乙醇作为溶剂,通过冷却结晶来精制左磷右胺盐。由于左磷右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乙醇中大得多且水的挥发性小,因此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单批处理能力且溶剂损失小。但是,低温下左磷右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仍然比在乙醇中大很多,这导致了为尽可能多的回收左磷右胺盐,就需要将溶液冷却至更低的温度,而水的比热是乙醇比热的三倍,因此这就需要增加较大能耗,相应的左磷右胺盐水溶液加热升温过程消耗的能耗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精制左磷右胺盐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通过冷却-溶析耦合结晶精制左磷右胺盐的方法,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包括粗品左磷右胺盐与水混合的比例、冷却结晶的最佳终止温度、溶剂的种类及用量。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设备利用率低、溶剂损失大、操作环境差以及能耗高等缺点,为工业上左磷右胺盐结晶精制工艺的产业化提供了依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溶析耦合结晶精制左磷右胺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粗品左磷右胺盐与去离子水混合,再加入乙二醇并加热升温,最后加入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b)反应完成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继续升温后进行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合并洗涤液和滤液;(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滤液冷却结晶,抽滤后得精品左磷右胺盐;(d)向步骤(c)所得滤液中加入丙酮,搅拌均匀后抽滤得到精品左磷右胺盐;(e)合并精品左磷右胺盐并干燥,将步骤(d)所得滤液进行蒸馏,回收丙酮和水循环使用。
按照上述方案,粗品左磷右胺盐与去离子水混合时的质量比为1:1.5-3.5。
优选的,粗品左磷右胺盐与去离子水混合时的质量比为1:2.5-3。
按照上述方案,粗品左磷右胺盐与乙二醇、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0.1-0.25:0.1-0.2。
按照上述方案,步骤(a)中加入乙二醇后将溶液加热至40-45℃,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
按照上述方案,步骤(b)中在50℃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脱色完成后将溶液升温至70-75℃进行抽滤,活性炭的加入量为粗品左磷右胺盐质量的1-2%。
按照上述方案,步骤(c)中混合滤液冷却至20-30℃进行结晶。
按照上述方案,步骤(d)中丙酮的加入量与步骤(a)中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7-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迅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工程大学;湖北迅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21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