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5243.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1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起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起振 |
主分类号: | B01D35/027 | 分类号: | B01D35/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2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体内 储存 通道体 隔流 沉积物 装置体 导流 流体 水处理领域 积极作用 节能环保 空间通道 连续进水 水中杂质 外通道体 沉积量 储存体 流入口 内通道 水过滤 多层 换水 排出 后排 沉淀 过滤 隔离 开放 排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本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包括储存体内连续进水、外通道体隔流、内通道体导流引流、开放引向流、流向导流几个步骤。采用上述储存体内引流向上的装置包括一个装置体、装置体下部开导流入口,装置体内置多个隔流体间隔成内、外多层通道体隔流和内、外多道上、下向的空间通道,通过通道体隔流、导向流、开放流;通道之间用上、下向通道体导流进入引流向上后排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流体从下到上部带动水中杂质排出储存体外,提高过滤效能和水过滤质量,减少沉积物、沉积量及换水密度,便于针对储存体内沉积物隔离、沉淀和单独排放处理,对节能环保起到积极作用。
一种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水处理大多针对适用于大、中、小型的工业用水处理,常常还包含化学物,不适合于家居小型景观水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自然生态亲近的追求越来越多、家居自然生态的精神物质要求越来越高。
家用物质虽小,但质量要求却更高。最有代表的是家居水景观鱼缸,现市面上针对家居景观水处理的鱼缸有顶置、侧置、底置过滤循环。
顶置和侧置过滤循环因为过滤体体积庞大才能满足过滤要求,设置过滤体过小就要求过滤密度相对大、且流量要小、过滤质量才较好,但这样容易引起过滤堵塞、过滤体溢流的隐患,很多在追求精小而美的外观上往往舍去过滤效果将过滤体缩小、将过滤质稀疏避开堵塞和溢流。
理论上相对较好的底置过滤循环方式大多是将注入水设在储存体上部注入,上部注入一是减少循环动力负荷保持循环稳定性,二是利用循环跌流增加生动感;在注入储存体水位达到设定水位高后开放溢流进入底置过滤再循环,很大程度上减少过滤体溢流隐患,但这种方式的循环流是于储存体内水面一侧进水、于水面另一侧开放到过滤体,经过储存体排出的循环流是水面水平流向,只对储存体水中漂浮物被流动溢出起作用,较细微的杂质实际上大多慢慢沉淀于底部,不仅影响水质量和清澈度还容易滋生藻菌、霉变。
在避免过多饲养物的排泄量和过剩的食养量减少沉积物和换水密度,很多有体会和经验的选择偏向大缸养少、养小鱼来规避水质过早霉变和频繁换水。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储存体为水面进入、排出的水体为水面水平流向运动,没有上、下流动带动水中杂质排出,存在储存体内中部、底部水体循环流动死角,使水中杂质容易沉淀沉积,导致过滤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储存体内水体流向提供一种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利用经过储存体内引流向上的流体从下部到上部带动储存体内水体中杂质排放到储存体外,便于进一步针对过滤处理,提高过滤效能和水过滤质量,减少储存体沉积物沉积量和换水密度,也便于进一步针对储存体内对沉积物隔离、储存和单独排放处理,对节能环保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实现一种储存体内引流向上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大、材料选择面广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一种储存体内引流向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储存体内连续进水:一个上部进水,设定储存水位高后排出储存体外的储存体,经循环动力或连续注入的水体流经储存体后排出的连续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起振,未经黄起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