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0476.4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2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鲍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汇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71 | 代理人: | 张剑英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已经接近甚至优于传统燃油汽车,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与环保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电桩一般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现有充电桩都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充电口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新能源汽车必须开到指定位置才能充电,而初次到某处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司机容易停到充电口背面的方向,因此只有将车开回到另一侧,十分不便,如果充电桩本身可以转动则方便新能源汽车在任何方位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桩,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充电桩,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内的运行腔,所述运行腔后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基体可运行配合连接的旋轴,所述旋轴上端伸长出所述基体外且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基体顶端面上设置有一转度盘,所述转度盘中点设置有一供所述旋轴通过的轴孔,所述旋轴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型轮,所述旋轴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型轮,所述运行腔前端的上顶面内设置有上滑接槽,所述上滑接槽中设置有上滑接块,所述上滑接块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型条,所述上滑接块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型轮契合连接的锁止部,所述运行腔前端的下顶面内设置有与所述上滑接槽相对的下滑接槽,所述下滑接槽中设置有下滑接块,所述下滑接块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型条,所述下滑接槽的后壁内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下滑接槽中还设置有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下滑接槽的前部可运行配合连接的螺形杆,所述下滑接块中设置有一供所述螺形杆通过且与所述螺形杆螺形纹配合连接的螺形孔,所述第一齿型条与所述第二齿型条之间契合设置有一连接齿型轮,所述连接齿型轮通过第一旋轴与所述运行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运行配合连接,所述下滑接块后端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底部的所述下滑接块中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容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的动力齿型轮,所述动力齿型轮后端伸出所述容腔外而伸出到所述运行腔内以与所述第二齿型轮契合连接,所述下滑接块前端设置有一伸出所述基体外的存放架,所述运行腔前侧壁的所述基体中设置有供所述存放架伸出的过道,所述基体前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支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齿型轮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齿型轮的大小,所述锁止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型轮配合的齿型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块后端面底部处设置有卡紧块,所述基体前端面底部处设置有与所述卡紧块卡紧连接的卡紧槽,所述卡紧块后端面的上下端设置有倾角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块的顶端面与所述存放架的底面同样高,所述存放架顶部开设有存放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度盘顶端面上设置有度数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
1.通过下滑接块位于下滑接槽的最前端位置,动力齿型轮与第二齿型轮处于脱开状态,存放架伸出过道位于支块上,上滑接块位于上滑接槽的最后端位置,锁止部与第一齿型轮处于契合状态,此时,连接齿型轮的上端处与第一齿型条的前端处契合,连接齿型轮 的下端处与第二齿型条的后端处契合,桩体处于不可运行状态,因此可对桩体的运行进行锁定,防止桩体运行发生充电口方向的偏移,而此时,充电枪露出基体外便于使用者操作,利用支块对存放架进行支撑,增加了存放架的承载能力,支块的可拆卸设置,减少了支块对于空间的占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汇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汇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0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