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7330.4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5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奥野学;山下奈央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21/16 | 分类号: | G03B2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以及 投射 影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内部使用的将发热部件冷却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市售有将数字微镜器件(以下记为“DMD”)用作光调制元件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伴随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高性能化,越来越需要高分辨率以及高亮度化。为了实现高亮度化而向DMD照射强照明光,但此时由于DMD对光的吸收而导致DMD的温度上升。因此,在DMD中设置有将其冷却的结构。
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影像显示元件冷却的冷却装置。在该冷却装置中包括散热器、通风管道以及风扇,并利用这些进行影像显示元件的冷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8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对高亮度化引起的部件的发热进行冷却的高效率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具备:热传导性的基台部,其与发热部热连接;热管,其埋设于所述基台部内;以及翅片部,其具备多个翅片,且以封盖所述热管的方式与所述基台部结合。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对使发热部件的温度降低的冷却效率的高效率化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搭载有冷却装置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荧光体轮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基台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基台部与热管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散热器的基台部与热管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散热器的基台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基台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20 照明光学系统
201 激光源
202 准直透镜
233 第一棱镜
234 第二棱镜
235 TIR棱镜
236 DMD
300 散热器
310、311 基台部
320 翅片部
321 基板
322 翅片
330 连接构件
340、341、350、351 热管
360、370 收容槽部
380 基台部
381 收容凹部
390 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过于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对已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过于冗长,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而提供的,并没有由此对记载于技术方案的主题进行限定的意图。
(实施方式1)
以下,利用图1~6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1-1.结构的说明]
[1-1-1.整体的结构]
图1是用于对搭载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的光学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在图1~6中取图中示出的XYZ直角坐标系。
首先,对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的照明光学系统20进行说明。激发光源即激光源201是蓝色半导体激光器,为了实现高亮度的照明装置而由多个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在图1中例示性地并列配置有五个蓝色半导体激光器而进行记载,多个蓝色半导体激光器以矩阵状配置在平面上。从各激光源201出射的激发光即激光分别通过对应的准直透镜202校准。从准直透镜202出射的光成为大致平行光。该平行光的整体光束由透镜203聚光,在通过扩散板204后通过透镜205而再次成为大致平行光。由透镜205大致平行光化后,激光束入射至相对于光轴配置为大致45度的分色镜(dichroic mirror)206。
扩散板204是玻璃平板,在单面形成有实施有微细的凹凸的扩散面。另外,分色镜206具有反射蓝色半导体激光器的波段的光且透过该波段以外的光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