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客运单元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7110.1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质明;李玥;姜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熙飞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组 编组列车 动力单元 动态调度 独立运行 连接状态 载客状态 轨道 动车 行驶 列车 | ||
一种轨道客运编组列车的车辆。其特征是,车辆可以单独成为动力单元编组运行和独立运行;由此相同单元编组的列车,可以在行驶中变换编组连接状态和载客状态,适应各种动态调度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客运车辆。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营技术的发展,不停站运行成为其中一个方向。为各种基于列车分体调度技术的不停站方案,开发一种普适性能的车辆是该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一种轮值式停站的运行优化方案,较为典型的要求是,车辆单元具有动态自动变换编组状态和载运状态的性能。以此作为代表性工况背景的车辆设计方案,需要在目前可预见的适应范围向标准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对轨道动力单元车辆作以下技术改进:
1.前后双向同等的运行功能和任意互换连接的界面结构。
2.独立的载客运行功能和作为列车编组单元的协同运行功能。
3.行驶中自动变换编组状态的功能。
4.开发单节车辆作动力单元的车型。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有:以最简标准化机型,拓展了轨道交通优化升级需要的车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端部结构示意图。前后两端结构相同。左端是两车连接状态;右端是自由悬伸状态。
图2是车辆端部连接状态顶视图,同车两头连接界面呈旋转对称结构,两车端连挂及锁定机构可以实现对位衔接锁紧。
图3是悬伸外端关门状态图,显示挂钩、对位锁定机构的对称布置原则。
具体实施方式
1.自动变换编组状态包括单元之间的连接和脱离过程。自由悬伸的两车端面接近时,顺序接触推压撑杆3的解锁杠、外框2下端面、定位锁销5与销孔6、挂钩4完成挂接,然后触发打开贯通门9,门轴凸轮7推压销8,锁紧两车外框2界面。贯通通道完成。当关闭贯通门9时,凸轮释放,并触发挂钩4解锁,两车逐渐脱开。同时撑杆3在扭簧或气缸力作用下,支撑固定悬伸端到位。
2.车两端完全相同的结构,以旋转对称方位布置,使连接界面和挂钩凸凹结构、定位销孔的衔接结构得以对位配合,保证了同型车任意编组对接的性能。门9的开闭满足了编组内贯通和外部封闭的载客功能。
3.行驶中自动变换编组状态过程中,有两车以规定的相对速度逐渐离开或逐渐接近至零距离的工况,需要常规ATP保护机制加以忽略,或切换到专设的ATP模式。设置保护模式为,对接工况,最大相对接近速度作为监控保护参数,且移动闭塞保护距离为零;脱离工况,以最小相对离开速度为监控保护参数。
4.动力单元的独立运行功能,以单独要求的能源、动力,控制、服务设施完全配备。单独载客和停站乘降的空间及通道状态由连锁机构程控自动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熙飞,未经姜熙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