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1547.6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0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庞来兴;刘杰夫;李林;秦顿迪;巫朝剑;李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79/04 | 分类号: | C08F279/04;C08F8/34;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固化 改性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结构式如下:其中x,y,z=1~250;n=1~200,R为烷基;所述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50000。本发明提供的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适用于FDM 3D打印成型;并且其与光敏树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还具有抗收缩性强的优点,适用于UV光固化3D打印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指广义的增材制造技术,其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3D打印技术已在工业设计手板、铸造消失模具、牙科义齿、医疗手术、建筑、医学生物、光学、电子、声学、工程、艺术造型等多个领域获得应用。
依照打印方式3D打印技术包括FDM、SLS、SLA、DLP、UV喷墨、3DP等多种工艺,比较常用的3D打印技术为熔融层积成型技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作为一种FDM 3D打印用材被使用的最为广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是一种没有毒害、没有气味的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其为半透明或淡黄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为同时具有橡胶分散相和基体树脂连续相的二相结构,其中丙烯腈提供耐化学性和抗冲击性,丁二烯提供韧性和抗冲击性,苯乙烯提供刚性和易加工性。目前用于3D打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材料普遍存在强度低、韧性不足、流动性不好等缺点。中国专利201610381482.9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ABS的增强增韧剂和ABS复合材料,该专利中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未经任何改性,其熔点较高,成型温度在200~240℃。ABS树脂成型温度过高会造成其在打印过程中遇冷易收缩,容易从加热板上局部脱落、悬空,并且由于温差过大,打印过程中容易发生模型翘边、抽丝现象;因此ABS树脂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光固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外壳、光学膜、触摸屏等领域起到对基材的保护作用。光固化技术在3D打印使用中具有成型精度高、固化速率快等特点,但是目前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由于其与光敏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无法直接应用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中。
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力学性能好、成型温度低、抗收缩、加工性能好,适用于多种3D打印方式的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适用于FDM 3D打印成型;并且其与光敏树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还具有抗收缩性强的优点,适用于UV光固化3D打印成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在3D打印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双重固化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x,y,z=1~250;n=1~200,R为烷基;所述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50000。
本发明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化学结构进行改性,在聚合物的主链骨架结构引入支链结构,降低了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提高了树脂的抗收缩性能,同时改善了树脂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可以实现熔融固化及UV光固化双重固化,适用于FDM 3D打印及UV 3D打印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1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