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2229.5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波;李英;董翠婷;祝显江;孙豫庆;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富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6 | 分类号: | C08G65/26;C08G65/325;C08G65/333;C08G65/338;C10G33/04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周英华 |
地址: | 163714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离子 聚醚反相破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一定聚合度的多氨基聚醚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而制得的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本发明的技术产品是聚合物类新结构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其分子中含有较高正电荷的阳离子极性基团,分子量适中,对因化学剂驱油方式产生的高含油、高含悬浮物污水具有显著作用效果,其中对含油污水中污水含油去除率达99%以上,污水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5%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油田生产过程中对回注污水的水质要求,进而避免地层堵塞,杜绝采收率迅速衰减,大大延长了油田解堵作业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的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采油量较低,因此油田企业普遍采用化学剂驱油方式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压力,而利用化学剂驱油开采出来的采出液均为油水混合的乳液,需要将油水进行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水回注到地下,以确保地下水压力;但是乳液中残留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活性物质成份复杂,油水乳化程度大,破乳十分困难,因此会导致处理后的水相具有高含油、高含悬浮物的特点,若将这些未处理达标的污水回注,很容易造成地层堵塞,采收率迅速衰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利用化学剂驱油方式产生的污水,一般以O/W型乳状液形式存在,国内油田普遍使用添加反相破乳剂和絮凝剂,以去除污水中的油和悬浮固体。常用的O/W型乳状液油田污水处理的反相破乳剂,主要以低分子电解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等为主。其中:低分子电解质是通过中和乳液滴表面的负电性和改变乳液的亲油亲水平衡而起到净化分离的作用,但因加药量大,易形成二次污染、效果有限等因素已被逐渐淘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季铵盐类活性剂,因分子基团带有正电荷,可以起到电中和作用,同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基团的脂肪链具有亲油性易于吸附在油滴上从而起到破乳净水效果,但季铵盐类活性剂电荷量少、分子量小,因此破乳净水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其结构式如下:
上述结构中M为阳离子基团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DAC基团结构式为:
DMC基团结构式为:
其中:a、b 为多氨基聚醚起始剂的聚合度、其数值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且20≤(a+b)≤100。
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a、氯代聚醚的合成:将乙二醇和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混合搅拌,在温度40~60℃条件下持续滴加环氧氯丙烷、滴加时间控制为4~5小时,滴加完毕后在40~60℃条件下反应1~2小时,再升温至80~100℃继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80~100℃条件下,负压去除反应液中残余的环氧氯丙烷及催化剂,即制得氯代聚醚;所述的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加入量为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总质量的3~5‰;所述的乙二醇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2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富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富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2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