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性优异的线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5215.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杨裕燮;朴焌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POSCO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1C7/10;C2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爱玲;章凯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优异 线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焊接性优异的线材,以重量%计,所述线材包含0.32~0.72%的C、0.2~0.3%的Si、0.6~0.9%的Mn、0.0001~0.002%的Ca、0.01%以下的P、0.01%以下的S、余量的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从线材中心到1/4*D(D:以mm作为单位测定的线材直径)的区域中存在200个/g以下的具有700μm2以上的面积的Ca复合夹杂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性优异的线材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可优选适用于铠装电缆(Armor cable)、密封钢丝绳(Locked coil)等的焊接性优异的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铠装电缆,密封钢丝绳等用于输送原油的挠性(Flexible)管等,它们的用途是为了支撑从浮式生产储存和装备(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utfitting)或采油平台(Production Platform)等浮式建筑物连接到海底的输油管。
通常而言,铠装电缆中使用的钢种为包含0.3~0.7%的碳含量的琴钢,最为代表性的是作为日本工业标准(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的标准钢的SWRS32B~72B,所述SWRS32B~72B包含0.2~0.3%的Si、0.6~0.9%的Mn。线材直径为10~20mm,其直径根据用途会有所差异,但是在加工厂的工艺是相同的,即热处理->干法拉丝->轧制->绞线(strande d wire)。
加工线所要求的强度在各产品中有所差异,但具有1100~1600MPa范围的拉伸强度,并且强度越高,使用环境可以从近海移动到深海,这是由于越是到深海越需要长度长的绳索。增加强度的方法则使用不会增加Cr、Si等,而只增加有效的C而加工产品的方法。
铠装电缆等中使用的钢种由于不要求材质清洁性保障等,因此在钢铁厂进行生产方面不受大的限制。但是,由于碳含量高且制造成Al-Si镇静钢,因此无法避免中间包水口(nozzle)堵塞等,为此,用真空循环脱气(Ruhrstahl Heraeus,RH)法对钢水进行真空脱气处理,然后在每一吨的钢水中添加1kg以下的Ca-Si线。因此,钢水中会存在Ca,并且与Al、Si、Mg等相比,Ca与氧的亲和力显著更大,因此会人为地形成Al-Si-Mg-Ca-O等低熔点复合夹杂物。这种低熔点Ca夹杂物的形成比其他夹杂物快,因此容易成为用于形成其他夹杂物的核生成位置,并且,与未添加Ca时相比,当其含量增加时,形成具有700μm2以上面积的粗大夹杂物的可能性高。这种夹杂物不仅会在拉丝及轧制时产生影响,而且在相同加工线的焊接后施加拉伸载荷时,将会诱发焊接部断裂,从而导致不能满足产品所要求的物理性质。
因此,为了提高利用不可避免地被添加Ca的钢水而铸造的用于铠装电缆、密封钢丝绳等的线材来制造的最终加工线的焊接性,需要对用于控制Ca复合夹杂物的方法及允许水平进行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焊接性优异的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进行理解,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来说,在理解本发明的附加技术问题的方面不会有任何困难。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焊接性优异的线材,以重量%计,所述线材包含0.32~0.72%的C、0.2~0.3%的Si、0.6~0.9%的Mn、0.0001~0.002%的Ca、0.01%以下的P、0.01%以下的S、余量的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从线材中心到1/4*D(D:以mm作为单位测定的线材直径)的区域中存在200个/g以下的具有700μm2以上的面积的Ca复合夹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OSCO公司,未经POSCO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