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冰柱形压力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4370.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3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伟;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23/26 | 分类号: | G01L23/26;G01M9/06;G01M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柱 压力 探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冰柱形压力探针,包含探针头(1)、探针杆(2)、引压管(3);所述柱形探针头部可为单孔、双孔、三孔和四孔结构;所述探针头(1)和探针杆(2)焊接,引压管(3)钎焊在一起,并套装于探针杆(2)中;所述引压管(3)外部包裹一层电热膜(4)或者引压管(3)周围均布电热棒(5)。通过在探针内部设置加热膜(4)或加热棒(5),以对柱形压力探针头部及杆部的引压管(3)进行有效的、及时的加热,实现对柱形压力探针温度进行实时精确调控的目的,能有效的防止柱形压力探针在冰风洞实验或高空台试验测试中结冰且不影响被测流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测试防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冰柱形压力探针,本发明能有效的防止柱形压力探针结冰,如防止单孔、双孔、三孔和四孔柱形压力探针在冰风洞实验测试中以及高空台实验中结冰,且不影响被测流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背景技术
当飞机飞行在结冰气象条件下,过冷水滴会撞击到飞机的迎风面发生结冰现象,发动机进气口及冷风道进气口结冰会导致引气量不足,若冰层脱落,会损坏进气口内的部件,对飞机的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冰风洞试验是开展飞机及部件结冰、防冰方法研究的最基本手段。高空台是在地面模拟飞机发动机在空中的飞行状况和环境,对发动机整机和部件进行高空模拟试验的系统设备,是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及其改进改型不可或缺的手段。常用于测量流场参数的柱形压力探针,如单孔、双孔、三孔和四孔探针,在进行结冰实验或高空试验时,一些工况下结冰的可能性非常大。压力探针一旦结冰,将改变探头几何形状,致使探针校准特性失效,甚至会导致探针内部堵塞,压力感受孔不能正确感受来流信息,严重者直接导致探针无法完成工作,给测量带来困难。为了减少对流场的影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探针一般尺寸较小,给探针防冰工作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冰柱形压力探针,能够解决在进行结冰实验时柱形探针结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冰柱形压力探针,其特征在于:包含探针头(1)、探针杆(2)、引压管(3);所述防冰柱形压力探针为柱状结构,头部感压孔可为单孔、双孔、三孔和四孔结构;所述探针头(1)和探针杆(2)焊接,引压管(3)钎焊在一起、并套装于探针杆(2)中;所述引压管(3)外部包裹一层电热膜(4)或者引压管(3)四周均布电热棒(5),以提高探针温度来防冰。
进一步,在柱形压力探针内部,套装有引压管(3),引压管(3)的轴线相平行,围绕探针杆(2)轴线等角度间隔轴对称排布,并钎焊在一起;探针头(1)为实心结构,轴线与探针杆(2)轴线重合,内部开有感压孔道,引压管(3)顶端插入探针头(1)内部,与感压孔道焊接。
进一步,所述电热膜(4)与引压管(3)相贴合接触,引压管(3)外周与探针杆(2)内壁相贴合设置;探针头(1)内部围绕引压管开一圆环槽道,所述电热膜(4)伸入圆环槽道内部以提高探针头部温度来防冰。
进一步,引压管(3)的周围均布有电热棒(5),电热棒(5)的轴线与引压管(3)轴线平行设置;引压管(3)与电热棒(5)相交错排布设置,每个电热棒(5)与相邻的引压管(3)相贴合接触;探针头(1)内部围绕引压管根据电热棒(5)个数开相应数量圆孔,所述电热棒(5)伸入圆孔内部以提高探针头部温度来防冰。
进一步,探针头(1)两侧感压孔与中心感压孔角度间隔30°至60°,柱形压力探针的探针杆外径为4~10mm,电热棒(5)的直径小于等于3mm。
进一步,柱形压力探针的探针杆(2)外径为4~10mm,加热膜(4)本身厚度小于等于0.4mm。
进一步,所述加热膜(4)或电热棒(5)尾部接线穿出探针杆(2),穿出的接线端部设有与供电电源相连接的插头(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4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