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1264.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罗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肖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2848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关联 应用 安全 访问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预先设置目标应用安全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安全控制参数设置有两个值,分别对应锁定屏幕和解锁屏幕;接收目标应用的锁定指令,将目标应用的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锁定;当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锁定时,目标应用进入锁定状态;当目标应用处于锁定状态时,启动移动终端屏幕状态的监听,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状态包括点亮和关闭;当移动终端屏幕处于关闭后再次点亮时,将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解锁;当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解锁时,目标应用退出锁定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降低系统资源消耗,减少信息安全隐患,用户操作简单,实现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访问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手机应用层出不穷,其中一些应用会涉及较为隐私或含有重要的个人信息,如各种聊天工具、支付平台、电商应用等,则很有必要对目标应用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避免任何人拿到手机以后即可随意查看目标应用的信息。
据发明人所知,现有移动终端对关联应用的访问控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通过将关联应用的图标进行隐藏,以此使非手机用户,不能看到被隐藏的关联应用。第二,通过设置安全密码对关联应用进行加锁,当检测到加锁的应用程序启动时,则启动密码验证界面,通常安全条件,可设置为应用在退出或手机锁屏后,例如,当设置为应用退出即加锁,则每次启动应用就会在屏幕上弹出密码框,要求输入密码;当设置为锁屏即加锁,则在屏幕已经解锁亮屏情况下,他人仍可通过点击最近应用,轻易绕开密码保护,进入当前应用。
当前对移动终端关联应用进行安全访问控制的技术,存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从用户操作层面来看,较为繁琐,如第一次进行安全控制要求先设置密码,每次启动应用需要输入密码,或获取指纹等;第二,从系统层面,由于常用应用频繁启动,导致时效性较差,耗费系统资源;第三,从安全层面,需要通过设置密码对目标应用进行安全控制,通常需要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易被第三方安全应用获取密码,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已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技术中,存在的操作繁琐、耗费系统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关联应用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设置目标应用安全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安全控制参数设置有两个值,分别对应锁定屏幕和解锁屏幕;
S2:接收目标应用的锁定指令,将目标应用的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锁定;
S3:当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锁定时,目标应用进入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目标应用进入锁定状态之后,还包括:
S4:当目标应用处于锁定状态时,启动移动终端屏幕状态的监听;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状态包括点亮和关闭;
S5:当移动终端屏幕处于关闭后再次点亮时,将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解锁;
S6:当安全控制参数标记为解锁时,目标应用退出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进入锁定状态,具体包括触发系统弹出遮屏窗口,遮档目标应用的屏幕。
可选地,所述退出锁定状态,具体包括触发系统移开所有遮屏窗口,解锁被锁定的目标应用。
可选地,所述目标应用可以是与移动终端关联的多个应用;其中,所述多个目标应用分别设置安全控制参数,安全控制参数与目标应用一一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肖,未经罗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1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唇语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