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9543.6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5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傅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远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带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相对于汽油机汽车来说,其对环境影响较小,可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汽油的使用,因此,电动汽车前景被广泛看好,也符合了新型能源战略要求。
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充电桩上自带充电充电线以及充电枪,其充电线具有一定的长度,由于目前充电桩不具备自动收卷充电线的功能,如果随意将充电线扔在地上,这样充电线就容易受到各种意外的应力,如人员踩踏、汽车碾压等,导致充电线外部的绝缘皮破损,造成充电线寿命下降;由于该充电线属于非安全电压,一旦绝缘损坏,产生绝缘异常等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将会造成触电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包括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外侧的升降防护罩,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的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侧上方的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二空腔下方的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右侧延伸段贯穿所述机体内壁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转动轴上左右对称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的所述转动轴上环绕设有充电线,所述转动轴左侧内部设有第一导线,所述充电线左侧末端嵌入所述转动轴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线电性连接,左侧所述挡板外部环绕设有导电环片,左侧所述挡板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环片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远离所述导电环片一侧与所述第一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并贯穿所述机体内壁的供电杆,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顶部设有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机体内壁的锁定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底部内设有磁体,所述磁体相对的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底壁设有电磁线圈装置,所述电磁线圈装置与所述磁体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顶部与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左侧伸入所述导滑槽内且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供电杆底部端面内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弹性供电触头。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齿轮右侧的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齿轮动力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机体前端面设有充电枪头,所述充电线右侧末端与所述充电枪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机体底部之间的外侧环绕凸环部,所述升降防护罩内设有防护腔,所述防护腔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导接槽,所述机体顶部设有两侧伸入所述导接槽内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出块,所述凸出块顶部与所述防护腔内顶壁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防护腔前端壁内设有用以与所述充电枪头过渡配合连接的过渡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空腔内设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右侧延伸段贯穿机体内壁并伸入第二空腔内且转动配合连接,第一空腔内的转动轴上左右对称设挡板,挡板之间的转动轴上环绕设充电线,转动轴左侧内部设第一导线,充电线左侧末端嵌入转动轴内且与第一导线电性连接,左侧挡板外部环绕设导电环片,左侧挡板内设与导电环片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线,第二导线远离导电环片7110一侧与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充电线的自动收放工作,减少人工手动收充电线,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第一滑动腔内设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右侧底部设向下延伸并贯穿机体内壁的供电杆,第二空腔内的转动轴上设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顶部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第二滑动腔内设第二滑动块,第二滑动块顶部设向上延伸并贯穿机体内壁的锁定块,第二滑动块底部内设磁体,磁体相对的第二滑动腔内底壁设电磁线圈装置,电磁线圈装置与磁体之间设弹簧,从而实现自动供电配合连接,实现隔离人员与供电触头接触的可能,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同时能防止充电线过渡拔出,造成绊倒人员和踩踏以及汽车碾压,导致充电线外部的绝缘皮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远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远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