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4348.4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龙;孙本军;裴成利;王满意;杨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4/10 | 分类号: | C07K4/10;C07K1/18;A61P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活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先离心去除玉米浆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将玉米浆pH值调节至2.0‑4.2,温度调节至20‑55℃,而后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先用2‑3倍柱体积的洗脱液I洗脱后弃去,再用2‑5倍柱体积含有氯化钠的洗脱液II洗脱,收集电导20‑50mS/cm区域的洗脱部分,调节酸度后,经脱盐、灭菌、干燥,获得所述玉米活性肽。本发明以离子交换吸附为基础,通过调控其中的pH值和洗脱程序,使得获得的玉米活性肽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分子量多肽,并且Ala、Leu、Pro、Val、Phe和Ile丰度较高,具有较佳的ACE抑制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玉米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2015年产量超过2.2亿吨,已跃居三大粮食作物(玉米、稻谷、小麦)产量之首,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80%以上成分为淀粉类物质,因此大量用于生产淀粉,然而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湿磨法生产玉米淀粉时,首先要将玉米粒放在水中浸泡,一般吨玉米会产生0.8m3的浸泡水,玉米浸泡水又称为玉米稀浆,一般进行浓缩处理产生玉米浓浆,两种统称为玉米浆。在浸泡过程中,玉米种皮通透性增加,玉米种粒中的一些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盐和糖进入到浸泡水中。其中,干物质的成分主要为(以各成分的干重计):粗蛋白47wt%,总糖11wt%,灰分19wt%,总酸19wt%,以及维生素2wt%等。
目前玉米浆的利用途径主要有生产植酸钙、肌醇,以及用作微生物生长的有机氮源,常作为高效的菌种发酵培养基原料促进如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对玉米浆中蛋白资源的利用仍然较少。针对玉米浆中蛋白的分离利用,CN104938763A公开了一种从玉米原浆中分离蛋白的方法,利用常规的玉米浆蒸发温度对玉米浆中的蛋白性质的影响,通过物理手段分离得到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蛋白产品,同时大大改善了玉米浆的流动性和可操作性。 CN104630316A公开了一种从玉米浆液中提取蛋白和菲汀的综合工艺,包括向玉米浆液中加入蛋白酶并控制水解程度,将除去杂质的玉米浆酶解液进行膜过滤,分别得到菲汀和蛋白产品。该工艺在不影响膜通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取了玉米浆液中的大分子蛋白,在不影响菲汀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将其它的大分子有机成分最大程度地提取出来并转化成相应的产品。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但是,上述现有工艺中所获得蛋白多为大分子量的蛋白,应用到食品中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而由2-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集中在1000Da以下的活性肽可以不经肠胃消化而被直接吸收,从而使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4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