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程序加密的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8741.2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1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圣光磊;吴恒飞;朱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32;G06F2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程序 加密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属于加密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加密的方法及移动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检测与所述智能手环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在所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并根据所述获取的面部特征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预设加密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移动终端能够根据智能手环与移动终端之间信号的强度控制预设应用的加密状态,保护机主用户的隐私在移动终端被外借时不被泄露,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密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程序加密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移动终端存在被朋友或者旁人临时借用的情况,此时容易造成隐私泄露,造成心理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程序加密的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移动终端被旁人临时借走时隐私容易泄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程序加密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智能手环无线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与所述智能手环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根据所述获取的面部特征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预设加密状态。
进一步地,在所述检测与所述智能手环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的步骤之前,包括:
通过蓝牙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手环进行连接;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台进入与所述连接关系对应的预设加密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启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检测当前用户的面部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获取的面部特征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预设加密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获取的面部特征与所述移动终端中预设的面部特征的相似度;
在所述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时,且所述获取的面部特征为预设的隐私保护面部特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第一预设加密状态;
在所述相似度小于所述预设相似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第二预设加密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加密状态的加密级别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加密状态的加密级别。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第二预设加密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以下算式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第二加密状态进入所述第一加密状态的时长T2:
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第二预设加密状态的时长达到T2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进入第一预设加密状态;
其中,T1表示预设参考时长,D1表示所述相似度,D2表示所述相似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学院,未经亳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ndroid双数据分区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纺织废料集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