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窗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3336.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蒋雅君;申玉生;赵菊梅;李国庆;唐秀军;李彬;陶双江;邱品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崔建中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排水系统 检查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窗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设置在排水管表面的二次衬砌中;箱体的顶部连接有活动盖板,底部四周设有翼缘;翼缘与防水板连接,箱体底部覆盖区域的防水板上开设有检查口,检查口上覆盖连接有检查盖板。所述箱体的高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一致,活动盖板与二次衬砌的表面平齐。本发明型式简单、安装便捷,隧道运营期间可以方便地对隧道排水管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障隧道排水系统的畅通,且不影响隧道现有的结构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窗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工程领域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结构中,通常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排水管,包括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中央水沟等,用于对二次衬砌及防水板后的渗水进行排放,以消除水压。但是在隧道运营期间,由于渗水带出的泥沙淤积,通常会造成排水管的堵塞,如陈理公开的文献《铁路隧道施工中排水管堵塞问题探究》(《技术与市场》,2015年,第22卷第4期,第80页,2015年4月),指出隧道排水系统易受到泥沙、钙质结晶物的影响而形成堵塞,造成水压积聚或者衬砌开裂渗水等后果。在岩溶发育地区修建的隧道,地下水中通常富含镁质、钙质离子,形成结晶物逐渐堵塞隧道排水管。由于隧道修建完毕后,排水管通常被封闭在二次衬砌背后,无法将衬砌结构打开检查和清理排水管,导致目前有效的清淤措施较少。通常采取的对策是在中央水沟中设置检查井和沉砂池,但此举只能清理中央水沟部位的淤堵。也有采用高压水和高压空气的方式对衬砌两侧的局部排水管进行清理,但所能清理的排水管范围也很有限。以上措施均无法有效地对隧道排水系统的堵塞进行清理,恢复其排水能力。
针对隧道排水管易被堵塞的问题,部分专家提出了一些方法:如周卓发表的论文《岩溶地区地下水渗流结晶堵塞隧道排水管机理研究及处治建议》(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7-60页,2015年6月),提出了采用化灌防水和化灌-电防渗技术、改变排水坡度、隧道排水管放入碳酸酐酶的细菌、加压清除堵塞物和隧道、加入除垢剂等措施;张学富、张斌等人在清除隧道排水管结晶堵塞物领域公开发表了一些专利,如专利1(公开号CN104196563A、公开日2014.12.10)、专利2(公开号CN 104196564A、公开日2014.12.10)、专利3(公开号CN104196565A、公开日2014.12.10),通过布置溢水管来观察排水管的堵塞情况、改变水流速度以防止结晶的产生、在排水管内布置螺绞轴等构造以清除结晶堵塞物。以上措施,或存在构造复杂、清除不够彻底的问题,或仅短期效果有效,或需要对隧道的结构进行改变,或成本较高,总体上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隧道排水管堵塞的问题。在以上措施中,均不能对隧道排水系统进行直观的检查和直接清理,更无法对排水系统进行更换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窗及其使用方法,解决隧道运营期间排水系统清理和维护难的问题,保障隧道排水系统的畅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窗,包括箱体,箱体设置在排水管表面的二次衬砌中;箱体的顶部连接有活动盖板,底部四周设有翼缘;翼缘与防水板连接,箱体底部覆盖区域的防水板上开设有检查口,检查口上覆盖连接有检查盖板;所述箱体垂直于排水管轴心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阶梯形。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箱体的高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一致,活动盖板与二次衬砌的表面平齐。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活动盖板上设有锁扣,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与锁扣相匹配的锁眼,活动盖板与箱体之间通过锁扣和锁眼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箱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一种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窗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在隧道的初期支护表面铺设好环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负压风水联动喷头
- 下一篇:水动力、油水三次动力(活塞式)组合动力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