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孢噻呋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2730.3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辉;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01/18 | 分类号: | C07D501/18;C07D50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100 四川省内江市东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孢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噻呋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羟甲基‑7‑氨基头孢烷酸与硫脲反应生成巯甲基‑7‑氨基头孢烷酸,在精制或不精制情况下,后与糠酰氯在不同溶剂中加入有机碱,通过酯化作用,最后脱色,调pH处理得到头孢呋酸。上述方法不涉及苛刻反应条件及特殊生产设备,所用原辅料及试剂廉价易得,毒害性小,所得产品纯度高,收率高,成本低,易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兽用抗生素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头孢噻呋合成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噻呋(Ceftiofur)是由法玛西亚-普强公司(PharmaciaUpjohn)开发,第一个专门用于动物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名为(6R,7R)-7-[2-(2-氨基噻唑-4-基)-(Z)-2-(甲氧亚胺基)乙酰胺基]-3-[(2-呋喃基羰基)硫甲基]-3-头孢烯-4-羧酸。由于其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毒副作用小、残留低等优点,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牛、羊、猪、犬、鸡等细菌性疾病治疗。
头孢噻呋的合成现在主要是采用活性硫酯法,以2-呋喃甲硫羟酸与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为原料,发生3位的缩合反应和7位的酰胺化反应制得头孢噻呋酸。其中7-氨基-3-[(2-呋喃基羰基)硫甲基]-3-头孢烯-4-羧酸即头孢呋酸是合成头孢噻呋的重要中间体,决定了制备头孢噻呋的质量和总体收率。该中间体初始采用3-位缩合水相合成法制备,在美国专利US4937330和相关文献中已有公开(头孢噻呋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6):241-242;头孢噻呋钠的制备[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11):645-646),代表合成路线如下:
该方法中,由于7-ACA在水相中的降解物和水相中未反应的7-ACA与3-位缩合产物结构十分相似,后处理很难将其完全分离,得到的3-位缩合产物头孢呋酸的产率较低,只有60%~70%,且制备的产品纯度也低。
吴汝林(头孢噻呋钠的工艺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7,41(2):19-20)、崔建彤(3-硫代呋喃甲酰-7-氨基头孢烷酸合成方法的改进[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227-228)采用了3-位缩合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法制备头孢呋酸,将产率提升至75%~80%。此外,美国专利US6476220和US6800756、US6803461,中国专利CN1639169均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代表合成路线如下:
该类路线反应操作繁琐,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需特别指出的是,该类反应均需采用三氟化硼或其络合物、复合物作为催化剂,三氟化硼类原料在工业生产上成本高,属于化学危险品,易燃,其水解产物吸入有极高毒性,给实际生产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头孢噻呋中间体头孢呋酸的新的制备方法,该改进方法收率高,纯度高,成本低,易操作,易于工业化推广。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孢噻呋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硫脲加入到有一定量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的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加入羟甲基-7-氨基头孢烷酸和有机强酸,反应混合物回流1~2小时,加入碱溶液,再回流4~6小时,用稀盐酸溶液调溶液pH值至强酸性,用有机溶剂萃取反应混合物,合并有机相洗涤并干燥,吸附剂吸附后过滤,滤液浓缩备用;
步骤B:步骤A制得的浓缩滤液,在冰盐浴下缓慢加入有机碱和糠酰氯,滴加完后保持低温反应30分钟,后升温、回流,反应完全后,加入适量活性炭脱色,抽滤,滤液降温至0℃~15℃,加水,搅拌下加入浓氨水调溶液pH值至弱酸性,抽滤,固体用水漂洗,再用有机溶剂漂洗,抽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头孢呋酸。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反应路线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辉;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蒋辉;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2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