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在流感病毒免疫检测方面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2721.4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兵;郑隆堂;张振兴;吕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H15/26 | 分类号: | C07H15/26;C07H1/00;G01N33/569;G01N33/68;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朱学珺;董世豪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唾液酸 寡糖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流感病毒 免疫 检测 方面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在对流感病毒进行免疫检测方面的用途。所述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为在铂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S‑Pt共价键连接有带有连接臂的唾液酸寡糖。本发明的免疫检测方法完全避免了抗体和酶的使用,具有高稳定性、易于制备和获取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在对流感病毒进行免疫检测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的宿主涉及人、猪、鸟、马和海豚等多种动物。研究证实,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能够特异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糖链受体,这是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进而复制并继续传播的生物学基础。对多种宿主而言,某些流感病毒变体具有高致病性和/或高死亡率,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本领域存在对流感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的需求。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生化反应、生物识别在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实验中。其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具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发色底物(即,发生显色反应)的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酶的浓度线性相关。因此,通常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来标记抗体,实施多种免疫检测。
常用于流感病毒检测的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ndwich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Sandwich ELISA)即可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最后的显色。在该方法中,先由捕获抗体将流感病毒固定,再通过酶标记的抗体进行显色,实现定性和定量测量。作为改进,本领域通过对抗体进行优化,或采用竞争ELISA、Dot ELISA等方法提高测量的稳定性或降低样品中其它成分造成的假阳性。然而,上述方法均依赖于抗体和/或酶的使用。抗体和酶均为蛋白,其获取和优化相对复杂,且这些反应的灵敏度和结果稳定性极大依赖于反应温度和pH。此外,这些方法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费时费力。
近年来发展的纳米技术为生物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已经发现包括金纳米材料、铂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和量子点等在内的各种新材料各自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其中,铂纳米粒子因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电化学和癌症治疗等领域。最近的研究发现,铂纳米粒子具有类似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利用铂纳米粒子来标记抗体,替代ELISA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然而,该检测中铂纳米粒子仍需借助蛋白抗体与靶分子结合,难以解决实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和结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其中,在铂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S-Pt共价键连接有式XI所示的化合物以及式X-1或X-2所示的化合物:
式X-1:
式X-2:
式XI:HO(CH2CH2O)m(CO)n(CH2)k(CH)pSR;
其中,所述式X-1、式X-2和式XI中,所述x为1-3的整数,所述m为0-6的整数,所述n为0-1的整数,所述k为0-11的整数,所述p为0或2,所述R为S或H;所述Ac为乙酰基,所述R1为羟基或乙酰胺基,所述R2为氢或L-岩藻糖,所述R3为氢或硫酸酯(硫酸与糖环上的羟基成酯,SO3H),所述R4为羟基或乙酰胺基。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制备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式X-1或式X-2所示化合物以及式XI所示化合物与含有铂纳米粒子的溶液混合,获得所述唾液酸寡糖-铂纳米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2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