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空调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0687.7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殷玉恩;贾文伟;刘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30 | 分类号: | G05D2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魏嘉熹,南毅宁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空调 远程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室内空调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家居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与家居生活相关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从而使得家居更贴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为用户提供舒适、便利、环保的环境。家电设备是智能家居中的重要对象。目前,一些家电设备可以设定定时启动,但由于用户到家时间是不定的,所以并不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当用户到家时,家电设备并未将室内环境调节到最佳状态,又如当用户到家时,家电设备已经进入并维持最佳状态的时间太长。
车载终端是汽车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定位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驾乘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功能。目前对空调进行远程控制时,由于对空调何时启动,运行多长时间等参数缺乏精确优化,空调控制指令的发送和实际到家时间之间往往存在偏差,由此造成电能的浪费或者用户到家后环境还未达舒适温度;另一方面,在冬夏季节,室温或高或低,通常需要空调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空调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空调远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载空调的工作状态和当前室内温度,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根据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模式和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确定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根据所述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计算所述室内空调所需的预运行时间,所述预运行时间为所述室内空调将所述当前室内温度调节至所述目标温度所需的估计运行时间;获取车辆剩余行驶时间,并根据所述预运行时间和所述车辆剩余行驶时间,确定所述室内空调的启动时间,所述车辆剩余行驶时间为所述车辆到达所述室内空调所在位置的估计时间;向所述室内空调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室内空调在所述启动时间以所述目标温度开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模式和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确定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包括:获取车载空调温度,并将所述车载空调温度确定为是所述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在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将所述室内空调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是制冷模式;在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将所述室内空调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是制热模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车载空调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时,根据预设温度范围和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确定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温度范围和所述当前室内温度,确定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包括:在所述当前室内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上限值确定为是所述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并将所述室内空调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是制冷模式;在所述当前室内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将所述下限值确定为是所述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并将所述室内空调的工作模式确定为是制热模式。
可选地,当所述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与所述当前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的绝对值相同时,所述室内空调在制冷模式时所需的预运行时间大于所述室内空调在制热模式时所需的预运行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空调的目标温度和工作模式,计算所述室内空调所需的预运行时间,包括:在所述室内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通过以下等式计算所述预运行时间:
Time=k1×(T1-T2)
在所述室内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通过以下等式计算所述预运行时间:
Time=k2×(T2-T1)
其中,Time为所述预运行时间;
k1表示预设的制冷性能系数,k2表示预设的制热性能系数,且k1大于k2;
T1表示所述当前室内温度;
T2表示所述目标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