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冲击响应谱时域波形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8663.X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3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东;刘金鑫;徐本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埃特斯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遗传 算法 冲击 响应 时域 波形 匹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冲击响应谱时域波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采用权重系数的方式将时域冲击波形幅值限制s1和冲击响应谱误差s2两个目标的适应度函数优化组合转换为单目标适应度函数,并使用遗传算法来计算传统子波综合法中的子波幅值Ai、子波延迟时间τi和半正弦波数目Ni三个参数,具体为:
(1)建立传统子波综合法的数学模型
将一系列频率和相位不同的加窗正弦波进行叠加,作为加速度冲击波形即
式①中,Ai表示子波幅值,fi表示子波频率,τi表示子波延迟时间,Ni表示半正弦波数目,Ti表示子波持续时间,由冲击响应谱试验规范确定子波频率fi=fmin·2(i-1)/6,i=1,2,...,n,其中为分析点数,表示取不大于的最大整数,fmax和fmin分别表示冲击响应谱规范中的频率上限和下限,而传统子波综合法中,半正弦波数目Ni与子波持续时间Ti的关系为Ni=2fi·Ti≤2fi·T,Ni取大于等于3的奇数,T表示冲击响应频谱试验中冲击波形的持续时间,子波延迟时间τi根据τi<T-Ti确定,子波幅值Ai根据经验公式取值,ASRS-i为待分析子波频率fi对应的参考冲击响应谱规范值,这样Ai、Ni和τi三个参数需要进一步确定;
(2)对Ai、Ni和τi三个参数进行染色体编码
首先引入分别对应Ai、Ni和τi三个参数的和三个调节因子作为优化变量,它们的关系为:
式③中表示取不大于的最大奇数,然后再将优化变量归一化,即:其中A表示和λiA与Ai相对应,N表示和λiN与Ni相对应,τ表示和λiτ与τi相对应,则染色体编码
(3)设计一个能同时反映s1和s2两个目标的适应度函数
对于时域冲击波形幅值限制s1,时域冲击波形最大幅值在振动台输出幅值范围之内,且越小越好,用min s1来表示,设振动台输出幅值限制为gmax,合成时域加速度冲击波形的最大幅值为amax,当amax≤gmax时,符合时域匹配的原则,此时令s1=0;当amax>gmax时,时域波形最大幅值超过限制,需要优化,此时令amax超过gmax越多,s1越大;
对于冲击响应谱误差s2,冲击波形的冲击响应谱符合冲击响应谱规范,且误差越小越好,用min s2来表示,设待分析子波频率fi处的冲击响应谱规范值为ASRS-i,冲击响应谱计算值为AS-i,则每个子波频率处冲击响应谱的相对误差为s2是对每个子波频率处冲击响应谱的相对误差采用自适应权重的方法进行加权求和,即式中exp(ei)·是给每个分析频率处冲击响应谱的相对误差ei分配的权重系数;
利用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特性,将时域波形幅值限制s1和冲击响应谱误差s2两个目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求和即可得到总的适应度函数
(4)遗传算法
运用混沌搜索算法形成初始种群,首先随机产生一个染色体,通过混沌迭代算法得到初始种群,即λk+1=μ·λk(1-λk),其中μ为控制参数,k表示迭代次数,当μ=4时呈现完全混沌状态,λ为产生的随机变量,0<λ<1且λ≠0.25,0.5,0.75,当染色体长度为n时,每次迭代需要产生n个随机变量,即λ=(λ1,λ2,λ3,···,λn),将(0,1)区间等分为n份,依次选取n个不同的值作为第一代的初始值通过λk+1=μ·λk(1-λk)进行不断迭代,每次迭代形成一个新个体,最终得到初始种群;然后采用控制种群策略与“轮盘赌”相结合的选择方式控制种群的选择过程,首先要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由适应度函数可知个体的适应度值越小则该个体越有优势,在进化过程中将当前种群中的一部分优势个体提取出来作为控制种群,与通过交叉和变异之后的下一代种群进行综合比较,保留其中的优势个体,淘汰其中的劣势个体,得到新的种群用于下一代进化,并提取新的控制种群,如此往复迭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埃特斯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埃特斯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86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360度全景的运动物体检测方法
- 下一篇:事件处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