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795.3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0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青炜;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驱动单元向升降机构部的组装作业性优异。操作装置具有:主体部(130);能够移动地支承于主体部(130)并具备为了进行该移动而承受驱动力的被驱动部(121)的升降机构部(120);以及安装于主体部(130)并通过旋转齿轮所具备的驱动销(23)来驱动升降机构部(120)的驱动单元(200),本发明中,升降机构部(120)具备槽部(122),在向主体部(130)安装驱动单元(200)时,驱动销(23)通过旋转齿轮的旋转经由该槽部(122)而被收容于驱动部(12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提出具备下述结构的操作装置:用指尖等操作并检测该操作的操作检测部;能够使操作检测部升降的升降机构部;驱动升降机构部并通过给予操作检测部振动来呈报触觉的驱动单元;以及控制流向驱动单元的电流的控制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操作装置在主体安装有经由升降机构部支承操作检测部并且由齿轮机构构成的驱动单元。在升降机构部具有凹陷(under)形状的槽部,驱动单元的突起部组装于该槽部。升降机构部的槽部与驱动单元的突起部构成凸轮机构,并且构成为由于驱动单元的突起部被控制部驱动,从而通过经由升降机构部的槽部给予操作检测部振动来进行规定的触觉呈报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614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操作装置因为在升降机构部具有凹陷形状的槽部,所以有在组装驱动单元时作业性差这一问题。即,向主体组装升降机构部,向升降机构部的凹陷形状的槽部(“コ”形状)组装驱动单元的突起部时,需要从倾斜方向组装,成为令人费心的作业,有组装作业不容易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驱动单元向升降机构部的组装作业性优异的操作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1]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升降机构部,其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移动地支承于上述主体部,并具备为了进行该移动而承受驱动力的被驱动部;以及驱动单元,其安装于上述主体部,并通过旋转齿轮所具备的驱动销来驱动上述升降机构部,上述升降机构部具备槽部,在上述驱动单元安装于上述主体部时,该槽部使上述驱动销通过上述旋转齿轮的旋转而被收容于上述被驱动部。
[2]根据上述[1]记载的操作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引导部,在向上述主体部组装上述驱动单元时,该引导部以相对于上述升降机构部直线移动地方式进行引导。
[3]另外,根据上述[1]或者[2]记载的操作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槽部具有边缘部,上述驱动销以沿上述直线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方式抵接于该边缘部。
[4]另外,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操作装置,优选,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销通过被单向地旋转施力的上述旋转齿轮施力而沿着上述槽部移动。
[5]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工序,分别准备:主体部;升降机构部,其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移动地支承于上述主体部,并具备为了进行该移动而承受驱动力的被驱动部;以及驱动单元,其安装于上述主体部,并通过旋转齿轮所具备的驱动销来驱动上述升降机构部;升降机构部组装工序,组装升降机构部,该升降机构部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移动地支承于上述主体部,并具备为了进行该移动而承受驱动力的被驱动部;驱动单元组装工序,使上述驱动单元直线移动地组装于上述升降机构部;以及驱动销组装工序,通过上述驱动单元组装工序,上述驱动销通过被单向地旋转施力的上述旋转齿轮而沿着上述升降机构部的槽部移动并被收容于上述槽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驱动单元向升降机构部的组装作业性优异的操作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板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光透电极层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