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7311.4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4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孟建军;胥如迅;何青;李德仓;宋天相;齐金平;高钢;张强;鞠洪杰;段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通达凯智铁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奥斯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B64U20/87;B64U20/80;B64C39/02;B64U10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铁路 线路 巡检 装置 系统 方法 | ||
一种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无人机、无人机操控器、摄像头、控制器、显示器;无人机操控器安装在无人机上;摄像头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一组摄像头安装在所述无人机上,至少一组摄像头安装在铁路隧道内;摄像头用于采集铁路线路的现场图像数据,现场图像数据铁路线路的图像及坐标;控制器与摄像头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和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现场图像数据;控制器与无人机操控器连接,用于控制无人机操控器对无人机的飞行参数进行设置;显示器用于显示由控制器输出的图像数据。本发明实现了对隧道内外的铁路线路进行巡检,并且能够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后期的处理、监控,进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和定位铁路线路的故障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线路巡检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局系统中,要保证铁路行车安全,铁路线路巡检是必不可少的日常作业工作。目前,现有的铁路线路巡检完全依靠铁路线路巡检工人沿铁路沿线检查铁路轨道的方式,这种巡检方式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和缺陷,例如,巡检工人巡检1公里的铁路线路需要大约1小时,导致巡检时间长;在雨、冰雪、高温天气等恶劣环境下仍需要巡检,致使巡检工人劳动强度大;巡检工人巡检时,经常有列车经过巡检地等,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因此,这种巡检方式已经不适宜于现有铁路线路巡检作业,也不满足高速铁路线路运营的安全要求。
无人机铁路巡检系统解决了人工巡检存在的问题,但是隧道铁路线路属于铁路线路中特殊路段,对于其损伤和缺陷巡检频次更要重视,而现有技术中并未对此提出解决办法。在现有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技术中,由于隧道内光线强度较低,且隧道高度低导致无人机飞行高度过低,安全性不够高,因此无人机无法巡检隧道内铁路线路。并且现有技术中对无人机拍摄到的照片没有进行后期的处理,因此无法从拍摄的照片中判断出存在异常情况的铁路线路的具体路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装置、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无法巡检隧道内铁路线路以及无法准确判断和定位铁路线路的故障点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装置,包括:无人机、无人机操控器、摄像头、控制器、显示器;所述无人机操控器安装在所述无人机上;所述摄像头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一组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无人机上,至少一组所述摄像头安装在铁路隧道内;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铁路线路的现场图像数据,所述现场图像数据包括铁路线路的图像及坐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和监控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所述现场图像数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人机操控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无人机操控器对所述无人机的飞行参数进行设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由所述控制器输出的图像数据。
可选的,安装在铁路隧道内的所述摄像头为多组,多组所述摄像头按预设距离安装在铁路隧道内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和传输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安装在铁路隧道口外的墙壁上,用于存储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铁路隧道内的所述现场图像数据;所述传输模块安装在铁路隧道口外的墙壁上,用于将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所述现场图像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以及监控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的所述现场图像数据;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现场图像数据;所述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处理后的所述现场图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手机检测系统,所述手机检测系统安装在可移动智能设备上,用于查看所述监控模块的监控结果。
一种无人机铁路线路巡检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获取铁路线路的现场图像数据,所述现场图像数据包括铁路线路的图像及坐标;
对所述铁路线路的现场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通达凯智铁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奥斯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通达凯智铁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奥斯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7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