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器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200.2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7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魏高军;谢建云;高峰磊;梁永康;吴栋;黄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川上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3/00;B65H37/0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王前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器 装配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器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有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用于放置第一托盘的第一物料区和第二物料区、用于放置第二托盘的第三物料区和第四物料区,所述第一托盘内装有多个感应器壳体,所述第二托盘内装有多个芯片,所述感应器壳体和所述芯片通过胶单元粘接连接形成感应器;所述机台上设有用于吸取感应器壳体转运以粘接胶单元并进一步粘接芯片的第一机械手、用于吸取粘接好的感应器转运至检测区检测的第二机械手,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装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器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感应器装配及检测都是手动进行,效率低下,装配质量也不高。
本发明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装配转运感应器并进行检测的感应器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感应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台1,所述机台1上设有用于放置第一托盘2的第一物料区33和第二物料区34、用于放置第二托盘3的第三物料区35和第四物料区36,所述第一托盘2内装有多个感应器壳体401,所述第二托盘3内装有多个芯片402,所述感应器壳体401和所述芯片402通过胶单元403粘接连接形成感应器4;所述机台1上设有用于吸取感应器壳体401转运以粘接胶单元403并进一步粘接芯片402的第一机械手5、用于吸取粘接好的感应器4转运至检测区7检测的第二机械手6。
如上所述的感应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设有用于 将所述第一托盘2夹紧并从第一物料区33转运至第二物料区34的第一夹爪31、用于将第二托盘3夹紧并从第三物料区35转运至第四物料区36的第二夹爪32;所述第一物料区33和第二物料区34上的第一托盘2通过两个联动的第一丝杆传动机构41带动升降,所述第三物料区35和第四物料区36上的第二夹爪32通过联动的第二丝杆传动机构42带动升降。
如上所述的感应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设有双面胶粘接装置,所述双面胶粘接装置包括有竖直设在机台1上的固定板10,在所述固定板10上设有用于安装双面胶卷8的放料辊11,所述双面胶卷8包括有胶片802及覆在胶片802上的双面胶带801,所述双面胶带801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感应器壳体401粘接的胶单元403,在所述固定板10上还设有为双面胶卷8提供张力的第一导向辊12、为胶片802提供张力的第二导向辊13、胶片收料辊40、用于带动双面胶带801运动的第一仿形齿辊14和第二仿形齿辊15、第三导向辊16以及双面胶收料辊17。
如上所述的感应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胶单元403上设有多个孔,所述第一仿形齿辊14和所述第二仿形齿辊15周向设有多个能够嵌入胶单元403孔内的仿形齿18,相邻两个仿形齿18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胶单元403孔的间距,在所述第一仿形齿辊14和所述第二仿形齿辊15之间设有粘接区19,在该粘接区19上设有便于按压粘接的柔软物。
如上所述的感应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区7上设有多 个用于检测感应器4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两个能够闭合夹紧感应器4的夹板21,闭合状态下的夹板21中部形成有用于夹紧感应器4进行检测的夹槽37,所述夹板21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夹板21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有设在两个夹板21正下方的齿轮22,在齿轮22相对的两侧设有能被齿轮22驱动作相向或相反运动的齿条块23,每个所述夹板21通过固定在齿条块23上的导向柱24轴向定位。
如上所述的感应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在齿条块23与夹板21之间设有检测器25,每个所述导向柱24上套有弹簧38,在所述检测区7的上方设有检测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川上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川上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钢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短流程轧制制备超塑性镁合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