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基于BIM的智能识别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2890.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9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海涛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K9/00;G06T19/20;G06Q10/06;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基于 bim 智能 识别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属于土木工程与信息工程交叉领域。本发明涉及工程的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移动终端基于BIM的智能识别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杂项目构件施工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构件数量多、形状相似、人工难以辨认、施工工艺工序复杂等多种原因,经常出现施工顺序错误、构件识别出错、构件放错位置、工艺出错等情况,常常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中断、拆除重新施工,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新技术,BIM技术可实现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支持对工程环境、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等。施工单位也逐渐开始使用BIM模型来指导具体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工程移动终端基于BIM的智能识别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方法一:步骤1,建立项目BIM信息模型;步骤2,在移动终端中保存项目BIM信息模型及相关数据;步骤3,通过移动终端在现场拍摄或扫描实体构件;步骤4,将拍摄或扫描实体构件的数据与BIM信息模型的虚拟构件进行识别匹配;步骤5,在移动终端BIM三维模型上显示对应构件的位置或信息。
所述的移动终端可以是配备识别程序的手机、IPAD或其他带显示和识别装置的移动设备。
方法二:步骤1,建立项目BIM信息模型;步骤2,在服务器端中保存项目BIM信息模型及相关数据;步骤3,通过移动终端在现场拍摄或扫描具体实体构件并将拍摄或扫描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步骤4,服务器端获取到实体构件拍摄或扫描数据并与BIM信息模型的虚拟构件进行识别匹配,并将对应构件的位置或信息传送给移动终端;步骤5,在移动终端BIM三维模型上显示对应构件的位置或信息。
将移动终端获取的实体构件数据与BIM信息模型构件三维模型的各个角度进行智能识别匹配,从而查询到实体构件对应的信息。
通过移动终端在现场拍摄或扫描具体实体构件时可获取拍摄者的坐标信息用以作为确认构件所在区域的参考条件。
当同时识别匹配到多个实体构件时,可显示匹配到的多个构件信息供人工进行选择。
在移动终端BIM三维模型上显示对应构件位置有三种方法:高亮显示被选中的模型构件、显示被选中构件的剖面图或将BIM三维模型中没选中的构件进行半透明处理。
在三维模型上显示对应构件位置,用不同颜色区分临时构件、永久构件、即将拆除构件、进行中构件或施工设备等。
可以在BIM项目信息模型中查询到具体构件的图纸、施工工艺、工序动态模拟。
可以在用料准备阶段根据查询的具体构件信息对构件按分类或施工先后顺序摆放,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查询的信息进行施工。
具体构件施工完成后自动记录施工信息、施工完成时间、施工人员、施工现场照片等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法可以解决在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以下问题:
在复杂项目构件施工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构件数量多、形状相似、人工难以辨认、施工工艺工序复杂等多种原因,经常出现施工顺序错误、构件识别出错、构件放错位置、工艺出错等情况,常常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中断、拆除重新施工,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海涛,未经朱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