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蛋白激活剂、其制备方法,包括该激活剂的试剂盒及采用该试剂盒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9713.1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原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33/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赵霞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蛋白 激活剂 制备 方法 包括 试剂盒 采用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蛋白激活剂、该纤维蛋白激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该纤维蛋白激活剂的试剂盒及采用该试剂盒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组分:30~100mmol/L pH=7‑8的Tris‑HCl缓冲液、6~18mg/L的巴曲酶、150~250mg/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20~60g/L的PEG8000、2~8g/L的多聚赖氨酸、6~16g/L的BSA、10~50g/L的海藻糖、0.03%~0.05%的Proclin300、6~16mg/L的抑肽酶、10~30mg/L的脑磷脂、6‑12g/L NaCl;本发明的纤维蛋白激活剂以蛋白交联试剂代替活化凝血因子,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小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蛋白激活剂,该纤维蛋白激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该纤维蛋白激活剂的试剂盒及采用该试剂盒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维持血管壁完整性以及某些病理过程,如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心绞痛、肿瘤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是体内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亦是血栓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成份之一。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如心性猝死、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梗死等均是血栓性疾病。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对早期发现血栓风险以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研究结果亦证实,应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等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故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情况复杂多样,标准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部分病人即使接受了常规剂量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仍然发生血栓事件,即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不佳,临床将其称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临床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发生率约50%,后果较为严重,此类病人的主要心脑血管缺血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风险约为非抵抗病人的3-5倍。因此,早期识别并妥善处理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国内外文献报道,血小板功能检测与临床血栓事件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可以获知病人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预测病人的血栓风险,从而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减少血栓事件并发症。
血栓弹性图(TEG)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能够量化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血栓弹力图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其原理是体外模拟缓慢静脉血流,用传感器测定血栓形成的时间和强度,并由计算机绘制出血凝强度曲线。弹力仪的主要部件:自动调节恒温(37℃)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盛血杯安置在能以4°45′角度来回转动的反应池上,杯壁与圆柱体中间容放血液。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用于判断血液凝结的速度和强度,进而判断血栓风险的大小。TEG的优点是采用全血检测,除检测血小板功能外,还可了解血栓溶解的情况,对血栓和出血风险均可进行评价。
美国希莫斯科普公司在TEG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出监测血小板抑制的方案(专利申请号:CN 200480012116.1)。在枸橼酸钠、肝素、水蛭素存在的环境下,采用蛇毒凝血酶(batroxabin)代替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加入ADP和凝血因子XIIIa激活血小板,测定最大血凝块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原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原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97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