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强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3405.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章峰;马延龙;郭振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06;C22C38/50;C21D8/02;C21D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的超高强钢板,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成:C:0.13~0.155%、Si:0~0.15%、Mn:1.125~1.145%、P:0~0.015%、S:0~0.002%、Cr:0.45~0.55%、Ni:0.1~0.2%、Cu:0.25~0.35%、Al:0.02~0.04%、N:0~0.004%、Ti:0.018~0.036%;其余为Fe及不可控制的杂质元素。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通过在退火炉加热段、退火炉快冷段和过时效段的温度控制,使高强钢产品表层保留脱碳层,使产品抗拉强度≥950MPa,屈服强度≥750MPa,断后延伸率≥5%,确保其高强钢产品冷弯180°折弯不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强钢板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超高强度钢替代普通强度钢应用于钢铁业和汽车工业,超高强度钢可使汽车轻量化,同时降低汽车摩擦噪音、降低排放、提高车身质量,实现节能减排。
先进高强度钢主要包括低合金高强度钢、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复相钢、马氏体钢,其中马氏体高强钢是商业化强度最高的高强钢,强度在800~1700MPa之间,主要用于汽车支撑承重部件,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都在进行超高强度钢的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高强钢板生产方法,通过五机架连轧、高温加热连续退火热处理、过时效工艺处理后,在产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延伸率等性能都有极大的提高。
本发明的超高强钢板,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C:0.13~0.155%、Si:0~0.15%、Mn:1.125~1.145%、P:0~0.015%、S:0~0.002%、Cr:0.45~0.55%、Ni:0.1~0.2%、Cu:0.25~0.35%、Al:0.02~0.04%、N:0~0.004%、Ti:0.018~0.036%;其余为Fe及不可控制的杂质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的超高强钢板,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C:0.145~0.150%、Si:0~0.1%、Mn:1.130~1.140%、P:0~0.010%、S:0~0.001%、Cr:0.48~0.50%、Ni:0.13~0.17%、Cu:0.28~0.30%、Al:0.028~0.035%、N:0.001~0.002%、Ti:0.020~0.028%;其余为Fe及不可控制的杂质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的超高强钢板,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C:0.148%、Si:0.07%、Mn:1.134%、P:0.006%、S:0.0008%、Cr:0.50%、Ni:0.15%、Cu:0.28%、Al:0.033%、N:0.0017%、Ti:0.026%;其余为Fe及不可控制的杂质元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原料按照配比送入六辊五机架冷连轧机,轧制成连退所需厚度的初产品;并进行碱液刷洗,碱液刷洗时,碱液PH值≥9,之后进行电解清洗,电解清洗剂的PH值≥10,电解电流控制在1000~1200A之间,之后进行热水漂洗,热水温度50~70℃,之后在120℃温度下进行热风干燥。确保带钢出碱洗后表面反射率85%以上。
步骤2:将清洗后冷轧板送入连续退火炉。带钢在退火炉加热、均热段加热温度900-950℃,运行7-10min,后通过快冷段,快速把带钢冷却到370-420℃,带钢温度冷却速率控制在45-55℃/秒,过时效板温控制在310~340℃,保持时间为7-12min,之后在退火炉中进行终冷,出终冷时的带钢板温控制在220℃以下,避免带钢出炉后氧化;
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产品进行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100~120℃,干燥后进行平整机拉弯矫直,再进行剪边,静电涂油后得到超高强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