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黄淮海地区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22862.5 申请日: 2017-03-03
公开(公告)号: CN107046977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发明(设计)人: 李金才;张银萍;宋有洪;贺亮;张林;陈翔;魏凤珍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1/06;A01G13/00
代理公司: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57 代理人: 黄云铎
地址: 23003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淮海 地区 黑土 地上 玉米 大豆 复合 种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黄淮海地区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均需求量1.6亿吨,供需缺口800万吨左右。大豆是我国安全危机最大的作物,产需矛盾最为突出,年均需求量6000万吨以上,供需缺口5000万吨左右。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十分有限,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之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于玉米。今年来在东北、华北和黄淮粮豆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大豆进口不断增加,2011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总量80%以上。玉增豆减已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一个新困局,妨碍着国家粮油安全和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协调发展玉米和大豆,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间套复种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农业技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特别值得对其创新发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是在传统的玉米间混大豆和玉米间套甘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套种,达到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玉米、大豆双丰收,据2012年阜阳市颖泉区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现场验收结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38.2千克,大豆平均亩产102.5千克,土地当量比达到2,土地产出率成倍提高,亩产值突破2000元。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作为禾本科和豆科,C4和C3作物间套作的主要模式,生态效益显著,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之一。该模式通过免耕秸秆覆盖、根瘤固氮、分带轮做等技术,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减轻了连作障碍,培肥了地力。据定点观察,与传统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相比,土壤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10.6%和85.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56%,玉米和大豆土壤总氮分别提高4.11%和7.29%。套作大豆通过根瘤固氮,每亩减少尿素施用量4.4千克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39%。这对有效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安徽省处于黄淮海地区,本省有大面积土地属于砂姜黑土地,砂姜黑土地砂姜黑土大部分属于低产土壤,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差,农业生产管理不善以及生态条件不良,比如水灾和旱灾危害频繁,加上土壤用养失调,有机质含量低,并且土壤质地过粘,结构不良和胀缩系数大等特征。因此,在砂姜黑土地上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往往导致玉米的减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用在黄淮海地区,尤其是适合用在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可以在保证玉米单产不低于单作玉米的前提下,每亩增收大豆100千克以上,增效300-400元,实现玉米大豆粮油双丰收。

本发明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大幅度减轻了玉米和大豆的倒伏,达到农田土壤用养相结合。本发明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采用免耕机直播,实现玉米大豆同播、同步化除,大幅度减少了用工量,深受农民欢迎。

黄淮海地区在此之前种植方式以大豆为主,目前以种植玉米为主,多收大豆,一亩地可以当两亩地来用,收成至少可以达到一亩半地的产量。并且,大豆的种植可以培肥地力,达到养地、增产和增效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来源于生产经验并能应用于生产,达到农田土壤用养相结合的目的。

当前安徽省主推的郑单958、隆平206紧凑耐密植抗倒玉米品种和中黄13、皖豆28中早熟耐密植抗倒的大豆品种,此两类品种边行优势明显,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本发明的方法适应范围广,增产增收潜力巨大。凡是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均具备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条件。经逐步发展,可实现玉米大豆总产逐年增加,满足我国未来的粮豆需求,有效解决粮油矛盾。

本发明另一种技术方案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采用宽窄行布局,宽行1.6-1.8米,足够的宽度便于中小型农业机具进行田间作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