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6890.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C11/20 | 分类号: | B66C11/20;B66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起升门式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门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港口码头的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集装箱运输业迅猛发展,同时带动了集装箱装卸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港口起重机与其他行业使用的各种起重机相比,作业效率高,能耗也普遍很高,因此实现集装箱装卸设备的节能与减排意义非常重大。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提升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集装箱装卸设备的轻型化和经济性必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都是集装箱港口的重要装卸设备,在现代化港口集装箱堆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球约有7000余台各种规格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在运营,占堆场集装箱装卸设备的90%,近年来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在堆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们都具有作业效率高、空间利用率高、生产率高的特点。但传统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起升机构(钢丝绳卷绕装置)和小车运行机构都布置在小车架上,使得小车的重量大(高达25吨),从而增加了整机的重量,这类设备存在轮压大、造价高、日常使用维护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等缺点。
在集装箱运输向长江沿线及内河、内地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出现了大量中、小型集装箱码头堆场和中转站。对于中、小型码头堆场而言,如果完全照搬沿海的专业集装箱堆场工艺模式,必将造成企业投资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许多中、小型集装箱堆场面对传统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和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都存在着“买不起、管不起、用不起”的问题,而一般的起重设备又很难完成集装箱装卸、堆码、搬运的工作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合各类港口特别是中、小型集装箱码头堆场和中转站的经济型集装箱装卸设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用以解决现有轮式起重机不适用于中小型集装箱码头堆场、中转站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包括门架,所述门架的横梁上滑动设置小车,所述小车的下方悬挂有吊具,所述门架左侧下部设置有两套钢丝绳卷绕装置,两套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沿所述门架的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门架右侧上部设置有吊具平转机构,所述门架的右侧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有平衡重,每套所述钢丝绳卷绕装置均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及设置在所述门架左侧下部的卷筒,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卷绕于所述卷筒上,另一端顺次绕过所述门架左侧的第一定滑轮、所述小车与所述吊具之间的第一滑轮组及所述门架与所述平衡重之间的第二滑轮组,并与所述吊具平转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卷绕于所述卷筒上另一端顺次绕过所述门架左侧的第二定滑轮、所述小车与所述吊具之间的第三滑轮组及所述门架与所述平衡重之间的第四滑轮组,并与所述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滑轮组位于所述吊具相异的边角位置处。
本申请提供的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通过在门架下部的单侧设置钢丝绳卷绕装置,并通过相应的滑轮组连接小车和吊具来控制小车的行走及吊具的起降,而不需要在小车上设置吊具的起降机构(即钢丝绳卷绕装置),这样布置不仅降低了小车重量,而且降低了整机的重心,实现了设备轻型化,使得整机具有自重轻、投资省、能耗低等特点。另外,还通过滑轮组设置了平衡重结构,在吊具下降过程中,拉动平衡重上升储存重力势能,在吊具吊运集装箱过程中,平衡重下降释放重力势能,通过平衡重的储能与能量释放可以大大降低该起重机的能耗,因此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起升门式起重机的钢丝绳缠绕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轨悬挂移栽机
- 下一篇:一种连铸钢包回转台的组合吊装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