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6698.7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2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洪浚郎;陈琮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模块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可识别手指是否为活体的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的种类包括脸部、声音、虹膜、视网膜、静脉和指纹识别等。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且指纹不易随着年龄或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因此指纹识别模块已成为目前最普及的一种生物识别系统。依照感测方式的不同,指纹识别模块还可分为光学式、电容式、超音波式及热感应式等。
然而,由于传统的指纹识别模块无法有效识别真伪手指(活体或非活体)的差异,因此导致通常有不肖人士会以硅胶材质伪造手指,并且在硅胶材质制作的伪造手指上拟真有指纹及汗孔。如此,以硅胶特性以及具有指纹、汗孔的伪造手指按压在指纹识别模块后,可使得伪造手指同样有按压后的手指变形量特性及指纹、汗孔特性来骗过指纹识别模块,进而导致指纹识别模块无法正确识别是否是由活体的手指所按压,因而造成识别上的漏洞。有鉴于此,本发明将在以下提出几个实施例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方法,可通过两阶段识别机制,以使有效地识别按压在指纹识别模块上的物体是否为活体的手指,并且可进一步有效判断取得的图像是否为真实指纹图像,以使对真实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本发明的指纹识别模块包括成像单元、发光元件、光接收器以及处理单元。成像单元用以依据物体接触成像单元是否形成回路来产生第一图像光束。发光元件用以发射扫描光束至物体,以使物体反射第二图像光束。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第一图像光束以及第二图像光束,并且依据第一图像光束以及第二图像光束分别产生第一物体图像以及第二物体图像。处理单元电性连接光接收器。处理单元用以接收第一物体图像以及第二物体图像。处理单元判断第二物体图像是否具有色彩变化,以决定物体为活体。
本发明的指纹识别方法适用于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包括成像单元、发光元件、光接收器以及处理单元。指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物体接触成像单元是否形成回路来产生第一图像光束。发射扫描光束至物体,以使物体反射第二图像光束。接收第一图像光束以及第二图像光束,并且依据第一图像光束以及第二图像光束分别产生第一物体图像以及第二物体图像。判断第二物体图像是否具有色彩变化,以决定物体为活体。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方法,可具有两个阶段的识别功能。首先,指纹识别模块可通过判断物体触碰在成像单元上是否可产生电场分布来判断物体是否为活体。接着,指纹识别模块可通过判断光接收器提供的物体图像是否具有色彩变化来判断物体是否为活体。据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方法具有可有效识别真假手指的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块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实指纹的第一色度坐标轴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伪造指纹的第一色度坐标轴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实指纹的第二色度坐标轴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伪造指纹的第二色度坐标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物体
1a、1b、1c:物体的一部分
100:指纹识别模块
110:成像单元
112:电极
114:发光层
114a、114b:发光层的一部分
116:第一介电层
118:第二介电层
120:激发源
130:发光元件
140:光接收器
140a:光接收面
150:处理单元
160:导电元件
160a:开口
d:方向
I1:第一物体图像
I2:第二物体图像
L1:第一图像光束
L2:第二图像光束
116a、116b:第一介电层的一部分
S310、S320、S330、S340、S350、S360、S37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6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地理定位的负载平衡
- 下一篇:单据图像的字符识别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