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6657.8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红;黄清;朱文杰;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表面 等离子体 共振 免疫 传感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其特征在于,该传感探针包括单模光纤,该单模光纤的两端各熔接一根多模光纤,形成M-S-M结构;该传感探针表面沉积有一层纳米薄膜,以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固相载体;且该传感探针经过生物药剂的缓冲溶液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薄膜的厚度为50-1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M-S-M结构的反射式测量末端镀反射纳米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M-S-M结构中单模光纤长度为1cm-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薄膜为金膜、银膜、钯膜、铜模、铂膜或者合金膜,或者该纳米薄膜为包括基于金属薄膜的石墨烯/二硫化钼结构基底和其他敏感材料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药剂为癌细胞标记物或者癌细胞标记物对应的抗体,以及其他各种蛋白和DNA。
7.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 首先将一根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一端熔接,然后再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和另一根多模光纤熔接,M-S-M结构中单模光纤部分作为传感区域;
(2)在M-S-M结构光纤表面沉积一层纳米薄膜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技术的固相载体;
(3)搭建传感光路,至少包括宽带光源、多模跳线、MSM结构光纤、液体槽、多模光纤耦合器、光纤光谱仪和计算机;
(4)在液体槽中注入含有生物药剂的缓冲溶液,对镀膜后M-S-M结构光纤表面进行在线化学修饰,记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位移的变化,监测生物探针生物药剂固定的过程,当共振波长不再红移时,探针生物药剂固定过程结束,然后注入缓冲液清洗,洗掉未结合的生物药剂,吹干后,得到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线传输式进行传感探针的检测,具体将宽谱光源的输出端直接经多模跳线与M-S-M结构光纤首端相连,而M-S-M结构末端经过另一段多模跳线与光线光谱仪相连,最终在计算机上读出透过光谱;或者通过终端反射式检测,具体为直接在M-S-M结构末端镀反射纳米薄膜, 宽谱光源的输出端与光纤耦合器的A端口相连,光纤耦合器C端口与M-S-M结构连接,光纤耦合器的B端口与光纤光谱仪相连,最终在计算机上读出反射光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光纤为去除涂覆层后直接在包层上沉积纳米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光源为海洋光学白光光源,波长在360一1600nm范围内连续变化,波谱平滑稳定无突变;所述光纤耦合器为多模3dB耦合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药剂为CD13,缓冲溶液为PBS缓冲溶液,PBS浓度是0.01mol/l ,pH值为7.4;CD13在光纤表面生长浓度是0.5ug/ml-1ug/ml;CD13在光纤表面生长时间是10min-40min。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在生物抗癌药物领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探针检测CC-5或检测Anti-CD13的应用,以及其他能与上述修饰受体所结合的其他蛋白或者DNA检测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6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鱼钩
- 下一篇:一种防脱钩的自动钓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