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玉米须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6557.5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3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霞;郭清文;高旭东;薛梓涵;马琪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21 | 分类号: | A23L33/2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须 制备 水溶性 膳食 纤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玉米须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已用乙醇提取过脂溶性成分后的干燥玉米须粉碎,加水,用螺杆挤压机进行挤压得混合物;2)加入酶,酶解,得酶解混合物;3)加入去离子水,提取得到提取液;4)提取液浓缩,醇沉,脱色,离心分离,收集二次沉淀物;5)将二次沉淀物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得到水溶性膳食纤维。本发明玉米须来源充足,避免经过乙醇提取后的玉米须扔掉而造成的污染,避免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由于挤压处理使得玉米须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酶解可破坏细胞壁,促进细胞内纤维素类物质的溶出,因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收率高,而酶解的条件温和,活性增强。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玉米须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须是禾本科植物玉米的干燥花柱,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研究发现玉米须中含有黄酮、植物甾醇、生物碱、隐黄素和有机酸等多种脂溶性功能成分,另外还含有多糖、膳食纤维等水溶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糖等。
玉米是广泛栽培的农作物,玉米产量非常高,作为玉米副产物的玉米须资源十分丰富,进行工业化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可观。
玉米须黄酮等脂溶性成分是玉米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通常采用乙醇提取的方法制备上述成分。由于玉米须来源充足,经过乙醇提取后的玉米须往往会直接扔掉,而其中却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对乙醇提取后的玉米须加以充分利用可避免玉米须资源的大量浪费。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但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利于减肥,促进钙质吸收,预防肠道癌症,抗氧化,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改善糖尿病症状等。随着营养学和相关科学的深入发展,膳食纤维更成为学术界和普通百姓关注的物质,并被营养学界补充认定为第七类营养素。
此外,目前通常采用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进行玉米须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和分离,由于常规的水提醇沉提取方法收率较低、活性较差,玉米须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只有2%~4%,而其它的方法如超声法、微波辅助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等,成本高,且操作比较困难,实施条件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玉米须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用玉米须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已用乙醇提取过脂溶性成分后的干燥玉米须粉碎,加入玉米须粉质量15%~25%的水,在90℃~110℃的温度下用螺杆挤压机进行挤压得混合物;
2)向混合物中加入混合物质量4.5%~10.5%的酶,在酶解温度50℃~60℃,酶解120min~180min,得酶解混合物;
3)向酶解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所述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所述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0~20倍,在70℃~90℃提取1~2小时,减压过滤,提取3~4次,合并滤液,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在40℃~60℃、0.06~0.1MPa的条件下,浓缩至所述提取液体积的1/10~1/4得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3~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静置8~15小时,在4000~6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分离8~12分钟,收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对沉淀物洗涤脱色,在4000~5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分离10~15分钟,收集二次沉淀物;
5)将二次沉淀物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得到水溶性膳食纤维。
优选地,步骤(1)中水的加入质量为玉米须粉质量的20%。
优选地,步骤(1)中温度为100℃。
优选地,步骤(2)酶的加入量为混合物质量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5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