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模具分型面研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3257.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5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富;万雅春;戴川;韦春营;张凤君;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C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11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模具 分型面研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铸造模具的精细研配方法,尤其适用于解决大型模具分型面研配精度不高问题。
背景技术
在压铸生产过程中,压铸件在分型面或活动部位边缘上会出现金属薄片,又称,飞边。这一缺陷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压铸件的表面质量,甚至导致铸件尺寸不合格。这一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模具配合不严密,分型面不齐平;二是压铸机的锁模力不够或调整不正确;三是模具强度不够,生产过程中产生变形;四是生产中模具分型面杂物未清理干净,合模不到位;五是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峰等。
传统配模过程中,对模具分型面着色后直接用合模机将动、定模合严,然后根据开模后分型面着色情况对分型面进行打磨,对分型面贴合不严密处进行修整,此方法对分型面着色区域的研配可能造成分型面打磨过度,使分型面局部出现磨亏的情况,最终导致分型面不能达到严密贴合的要求,影响分型面配合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铸造模具分型面的研配改进方法,尤其适用于解决大型高压铸造模具分型面研配精度不高问题。传统配模过程中,将模具整体装配完成,在模具成型部分分型面着色后直接将动、定模合在一起,适当加压,开模后根据分型面着色情况对分型面的硬点进行打磨,对分型面贴合不严密处进行修整,循环往复直至达到要求,但此方法对分型面着色区域的研配可能造成分型面打磨过度,使分型面局部出现磨亏的情况,最终导致分型面不能达到严密贴合的要求,影响分型面配合精度。本发明通过在分型面均匀布置同一厚度尺寸的铜片,并在研配过程中逐级递减铜片的厚度,然后对动定模具进行配合,去除分型面上硬点。本发明具有研配效率高、配合精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压铸模具的配合精度、提高研配效率的模具研配方法。
本发明在传统模具研配的基础上,创新性的采用铜片这一辅助材料,在模具配合过程中在分型面上垫加同一尺寸规格的铜片,再进行与传统模具研配类似的合模及修整工作,每次修整后再垫加下一厚度的铜片(铜片厚度逐级递减,如0.3mm→0.2mm→0.1mm→0.05mm→0),继续分型面研配过程,直至分型面着色区域面积比达到95%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分型面研配改进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对压铸模具的成型衬模、滑块进行初步研配,在自然状态或较小合模力作用下要求接触面积超过分型面面积的70%,包括如下步骤:对模具分型面进行均匀着色;只对动静衬模分型面进行研配;采用合模机对动、定模配合;开模;对动定模分型面上的硬点进行打磨、抛光,所述的硬点是大部分区域未着色或者局部已着色的区域;重复以上步骤,继续研配,直至分型面着色接触面积达到70%以上;(B)然后,将成型衬模、滑块装配至模框中,进行模具的整体精研配,包括如下步骤:对模具分型面进行均匀着色;在研配过程中在分型面上垫加铜片,铜片厚度逐级递减;采用合模机对动、定模配合;开模;对动定模分型面上的硬点进行打磨、抛光,所述的硬点是大部分区域未着色或者局部已着色的区域;重复以上步骤,垫加更薄的铜片;最终取消铜片,继续研配,直至分型面着色接触面积达到95%以上。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在步骤(B)中,在研配过程中在分型面上垫加铜片,铜片厚度逐级设置为0.3mm、0.2mm、0.1mm和0.05mm。
在该方法适用于提高压铸模具分型面配合精度,提高研配效率。是模具研配过程中在分型面均匀分布同一尺寸规格的铜片,保证动定模分型面的平行度。最终,模具配合后接触面积达到分型面面积的95%以上,具有良好的研配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对压铸模具的成型模块(衬模、滑块)进行初步研配,在自然状态或较小合模力作用下要求接触面积超过分型面面积的70%。包括如下步骤:
1)对模具分型面进行均匀着色;
2)只对动静衬模分型面进行研配;
3)采用合模机对动、定模配合;
4)开模;
5)对动定模分型面上的硬点(大部分区域未着色,局部已着色的区域)进行打磨、抛光;
6)重复以上步骤,继续研配;
7)直至分型面着色接触面积达到70%以上。
然后,将成型模块(衬模、滑块)装配至模框中,进行模具的整体精研配。包括如下步骤:
1)对模具分型面进行均匀着色;
2)在研配过程中在分型面上垫加铜片,铜片厚度逐级递减(0.3mm→0.2mm→0.1mm→0.05mm);
3)采用合模机对动、定模配合;
4)开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