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及其拍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2561.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龙刚;林宋伟;李斐;孙森林;陈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2 | 分类号: | H04N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视差 图像 拍摄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及其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双摄像头裸眼3D技术是通过两颗镜头模组来模拟人的眼睛,从不同角度来采集同一景物,从而获得3D效果图像。而这些终端设备采用的两颗摄像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即只有一个固定的视差,只能对固定距离进行3D拍摄,如图1所示。图1中Y代表两颗镜头模组的间距,L代表拍摄距离,α代表camera1的视场角、β代表camera2的视场角。
由于现有的裸眼3D技术使用的是两颗间距固定不变的镜头,视差是没有办法进行调节的,所以当拍摄近距离较小视差的景物时,两颗固定的镜头之间的距离不能调到较小的数值而无法拍到合适视差的立体图像,大大地限制了立体效果的发挥,从而使通过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拍摄的3D图像质量差,为用户观看裸眼3D图像带来了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及其拍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裸眼3D技术使用的是两颗间距固定不变的镜头,视差是没有办法进行调节,使通过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拍摄的3D图像质量差,为用户观看裸眼3D图像带来了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其中,装置包括测距单元、反馈信号处理单元、驱动机构、图像采集单元、图像融合单元和图像输出单元,所述测距单元用于获取图像采集单元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数据,并将距离数据发送给至反馈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反馈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距离数据,发出对应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图像采集单元进行移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拍摄对象对应的原始图像,所述图像融合单元用于将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融合拼接手生成融合图像,所述图像输出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融合单元的融合图像并输出;
所述测距单元与所述反馈信号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反馈信号处理单元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图像融合单元、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图像融合单元还与所述图像输出单元连接。
所述的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含两个镜头模组,分别记为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
所述的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反馈信号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图像输出单元的判断信息;
计算分析单元,用于接收到测距单元发送的距离数据后,根据距离数据计算出对应的驱动信号;
驱动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驱动机构发送驱动信号。
所述的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马达、磁阀或螺杆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的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视场角大于60°,所述第二镜头模组的视场角大于60°。
一种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的拍摄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步骤:
A、预先建立不同视差拍摄距离与镜头模组间距的映射模型;
B、检测到拍摄指令时,启动测距单元,获取镜头模组与拍摄对象的实时距离数据,并将实时距离数据发送至反馈信号处理单元;
C、反馈信号处理单元根据实时距离数据查询映射模型,获取对应的镜头模组间距,计算得到驱动机构的驱动参数,并将驱动参数发送至驱动机构;
D、驱动机构根据驱动参数将镜头模组进行移动;
E、图像采集单元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图像输出到图像融合单元进行3D融合,并将融合后图像输出至图像输出单元进行显示。
所述的可变视差的3D图像拍摄装置的拍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
A1、预先获取图像采集单元中第一镜头模组和第二镜头模组接触时,获取两个镜头中心的最小距离以及最大行程距离;
A2、两个镜头模组对第一指定视差距离的拍摄对象进行图像采集;
A3、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生成3D效果图后,判断3D效果图是否清晰;若3D效果图的判定为清晰,则输出影像,并记录镜头模组间距离及视差距离,若3D效果图的判定为不清晰,则通过驱动机构调节镜头模组间距离后,进行图像采集、融合、判断3D效果图直到3D效果图的判定为清晰,记录镜头模组间距离及视差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25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