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燃油直流配电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9928.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5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以锋;景博;李健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31/00;G01R1/28;G01R1/3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5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燃油 直流 配电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飞机燃油直流配电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根据燃油直流配电盒中各继电器的电路连接图,按照飞机上的使用逻辑顺序,在继电器的线圈两端注入额定工作电压信号,并监测触点之间的电阻值来对燃油直流配电盒内部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进行检查和对燃油直流配电盒内部故障的继电器进行定位。另外,检测系统还可以注入变化的电压信号,以测量并记录继电器的接通电压、释放电压和接触电阻三个参数,当参数超过预警值,继电器进入准故障状态时,检测系统及时进行告警,提醒对此继电器进行更换,以避免继电器故障的发生。本发明能够实现燃油直流配电盒工作逻辑的检查,燃油直流配电盒内部故障继电器的快速定位和验证,以及燃油直流配电盒内部继电器状态的监测和告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电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飞机燃油直流配电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中一般采用了大量继电器来实现电路切换与逻辑控制,各机载系统中的继电器一般都安装在相应的电气盒中,其正常工作对于保证飞机各机载系统正常工作以及飞机飞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军用飞机来说,维护和保障的效率也极为重要,能否快速地完成设备的功能检查和故障的快速定位排除是影响飞机作战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某型飞机装备部队以来,电气盒的维护保障问题较为突出。而在所有的电气盒中,燃油直流配电盒的继电器个数最多,结构最为复杂。燃油直流配电盒中安装有燃油耗油系统用来控制机翼副油箱、机身副油箱、机身油箱和机翼油箱输油顺序的20多个继电器,实现输油顺序逻辑电路控制。如果配电盒内某个继电器功能失效,将会影响输油顺序的逻辑控制,从而造成上述油箱中某个油箱不输油,或是输油顺序混乱,将影响飞机重心平衡,很有可能会危及飞行安全。
现有的维护规定未对燃油直流配电盒的维护提出明确的要求。燃油直流配电盒不属于LRU部件,且没有配备相应的检查仪,出现故障后不能整个更换,需对内部电路检查找出失效元件,并更换,然后再把燃油直流配电盒与载机设备相连接,检查工作性能。燃油直流配电盒的维护与排故主要依靠对飞机进行通电检查,通过靠肉眼观察油箱指示灯的状态,并结合系统电路图进行分析判断来定位故障,操作较为复杂,对排故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很高,需要机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详细分析故障现象,以查找出失效元件,而且指示灯亮灭延时时间较短,不易于观察,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由于燃油直流配电盒中的控制逻辑复杂,很多逻辑的触发实现需要特定的使用条件,而要将这些条件在地面全部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如要触发燃油系统耗油顺序的所有控制逻辑功能,需要加挂三个副油箱,将所有油箱的油加满后,再人为将燃油放出,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显然是不现实的。由于没有专用的检查设备,燃油直流配电盒的维护还只停留在目视检查的阶段,在内场定检时,只是打开查看有无断线、松动或是焦糊物质,并不能确保燃油直流配电盒内部继电器是完好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继电器的故障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继电器的一些状态参数会发生变化,通过定期对这些参数进行监测,并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及时告警,提示维护人员更换有参数超出预警值的继电器,从而降低继电器故障的发生概率。
针对燃油直流配电盒缺乏综合检测手段,保障效率低,故障定位困难等问题,我们认为,设计并研制一种飞机燃油直流配电盒检测系统,简单快速地完成对飞机燃油直流配电盒的检查维护、排故和状态监测功能,对于保证战机的飞行安全和作战、训练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飞机燃油直流配电盒检测系统在内外场都可采用离线原位检测的方式,不用从飞机上拆下被测设备,只需断开设备的连接电缆,改用检测系统的检测电缆连接。在外场使用时,在检测软件中选择外场检测方式,可快速地进行检查维护和故障定位;在内场定期检查使用时,选择内场检测方式,可以检测燃油直流配电盒内部继电器的状态参数,通过和历史数据以及预警值进行比较,可以监测继电器工作状态的发展趋势,并在任一参数超出预警值时进行告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99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