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肾强身的食疗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3376.9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今磨房(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P10/40;A61K36/884;A61P39/0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龚洁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身 食疗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食疗保健的养生食品,具体涉及一种益肾强身的食疗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物是人类预防疾病和保健最好的产品,而“药食同源”又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周礼·天官·疾医》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说明了五谷的生理保健作用。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我们称为食疗。而“疗”又不如“补”,食补即是用食物营养功效结合自己身体情况,通过进补膳食以达到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进而延年益寿、强健体魄。《千金药方》记载:“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运用食物疗法,不仅是当时医家的基本治疗手段,更是衡量一位医家是否高明的重要依据。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调养身体,反而熬夜成为了一种习惯。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精气耗损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补养肾气。中医“五色归五脏”说法中,黑色食物对肾脏具有滋补作用,比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食用粗粮五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饮食能达到提神醒脑,舒缓紧张和预防保健的作用。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食疗以其具有的健康天然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以五谷杂粮为载体,结合中国传统养生的宝贵经验和中医药在肾虚用药方面的良好积累,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药食同源,针对肾脏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发一款具有养生保健,滋阴补肾功效的食疗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益肾强身的食疗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20~30份的燕麦、15~25份的黑豆、10~15份的黄豆、8~12份的黑芝麻、4~6份的核桃、4~6份的黑米、4~6份的糙米、1~3份的桑葚、1~3份的南瓜子、0.5~1.5份的红枣、0.4~0.6份的莲子、0.4~0.6份的枸杞、0.1~0.3份的山药、0.4~0.6份的苹果、0.4~0.6份的玉米、0.4~0.6份的板栗、6~10份的黑糖、5~7份的白糖、0.5~1.5份的全脂乳粉。
本发明的食疗冲料通过各类杂粮蔬果的科学配搭,配以合理的中药达到食疗与药疗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中药传统的炮制特色又有中医理论配方,更加丰富了食疗冲料的保健宗旨。主要功效是溢阳补肾、滋阴降火、扶正固本。中医认为,人体多食五谷杂粮组成的营养组合物即养身又养心,本发明营养组合物按《内经》的理论典籍,用“食疗观”的方法调整气血、经络、脏腑,达到健康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中医配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使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宜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在该发明中,燕麦、黑豆和黄豆是主(君)方,黑芝麻、核桃、黑米、糙米、桑葚和南瓜子是配(臣)方,还有红枣、莲子、枸杞、山药、苹果、玉米和板栗就是辅(使)方,另外黑糖、白糖和全脂乳粉一方面可以发挥药用价值,均衡营养成分,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调味。
燕麦:性味甘平;益脾养心、敛汗。燕麦中的B族维生素、尼克酸、叶酸、泛酸都比较丰富。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热量低,升糖指数低,降脂降糖。燕麦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治大肠癌、防治心脏疾病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中外医学界所公认。对于因肝、肾病变,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也有同样明显的疗效。长期食用燕麦米,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病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今磨房(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今磨房(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3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