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动态融合的自适应网络可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117.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8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庆 |
主分类号: | G06T17/30 | 分类号: | G06T17/3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 模型 多元 动态 融合 自适应 网络 可视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动态融合的自适应网络可视化方法。本发明于提供一种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动态融合的自适应网络可视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进行动态融合操作,以此解决局部精细独立实体模型与大范围倾斜模型为数据源的多粒度三维场景融合建模难题,同时,通过高效海量的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组织与场景服务发布及自适应可视化,实现网络环境下面向多用户终端的复杂三维场景自适应可视化展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动态融合的自适应网络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复杂场景,其数据成果倾斜模型为现实世界的逼真展示提供了数据和精度的保证。同时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互联通道进行连接,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布和可视化有利于提高空间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共享程度。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倾斜模型的高效展示及交互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三维数据模型,但倾斜模型仅仅是表面模型,且因技术限制,其难以表达地物精细结构,所以一般用于宏观景观场景展示。多元模型(BIM/CAD模型等)是实体表达的三维模型,具有结构精细、感官效果佳等优势,一般用于精细化表达地物结构特征,但其存在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可视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实现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的高效组织管理以及二者的动态无缝融合,使得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优势互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动态融合,不仅能够增加三维展示内容的丰富程度,而且能够在达到可视化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可视化效率。
目前,用户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也日趋多样化,不仅包括手机、电脑,还有平板,而现有的三维GIS网络可视化方法大多针对桌面终端应用,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多样化终端设备的应用需求。因此,根据多样化用户终端可视化能力,动态调度多细节层次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构建混合数据粒度的三维地理场景,实现多样化用户终端的自适应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显得十分重要。
基于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海量倾斜模型与多源模型优化组织方法,其次实现不同层级下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的动态融合,最后实现三维场景数据服务动态发布,并根据多用户终端的可视化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适应多样化用户终端的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动态融合场景的高效三维可视化展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动态融合的自适应网络可视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倾斜模型与多元模型进行动态融合操作,以此解决局部精细独立实体模型与大范围倾斜模型为数据源的多粒度三维场景融合建模难题,同时,通过高效海量的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组织与场景服务发布及自适应可视化,实现网络环境下面向多用户终端的复杂三维场景自适应可视化展示。
为了方便描述,首先对本发明采用的模型进行介绍。
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模型,以下简称倾斜模型:通过倾斜摄影技术快速生成的大范围真实感的连续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
传统手工建模模型与BIM/CAD模型,以下简称多元模型:独立的实体模型。
一种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动态融合的自适应网络可视化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对倾斜模型和多元模型进行优化组织,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庆,未经朱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