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0929.5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6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廖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冬华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4 | 代理人: | 曾毓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金属 手机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中板大多采用CNC加工而成,CNC加工效率低,加工难度大,因此成本高,如何减少CNC的用量,就成了降低成本的关键;外框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将中板与外框直接采用焊接工艺成型,而手机中板采用的材料为合金材料,中板和外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属于复合金属,如果直接采用焊接工艺,难以焊接牢固,容易脱落,造成大量产品不良,因此,难以规模化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焊接牢固、可以减少CNC加工用量且效率高的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
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手机中板:选择合金材料压铸成型为所需形状的手机中板;
S2、喷涂焊接金属粉:在经过步骤1压铸成型的手机中板的焊接区域喷涂焊接金属粉;
S3、焊接成型:将不锈钢手机外框焊接在所述手机中板的焊接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金属粉为镍粉或者不锈钢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区域为手机中板的外侧长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涂采用超音速冷喷涂、超音速热喷涂、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或者电弧喷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金材料选自镁合金或者铝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手机中板采用压铸成型,可以减少CNC加工占比,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压铸成型的手机中板的焊接区域喷涂焊接金属粉,不锈钢手机外框的材料与焊接金属粉的性能接近且完美兼容,使手机外框可以通过焊接工艺与手机中板焊机牢固,解决了现有焊接工艺中存在良品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如此就可以规模化应用,进而大大降低手机中框的加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手机中板:选择镁合金压铸成型为所需形状的手机中板;
S2、喷涂焊接金属粉:在经过步骤1压铸成型的手机中板的外侧长边超音速冷喷涂不锈钢粉;
S3、焊接成型:将不锈钢手机外框焊接在所述手机中板的焊接区域,获得所需的复合金属手机中框。
实施例2
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手机中板:选择镁合金压铸成型为所需形状的手机中板;
S2、喷涂焊接金属粉:在经过步骤1压铸成型的手机中板的外侧长边超音速热喷涂不锈钢粉;
S3、焊接成型:将不锈钢手机外框焊接在所述手机中板的焊接区域,获得所需的复合金属手机中框。
实施例3
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手机中板:选择镁合金压铸成型为所需形状的手机中板;
S2、喷涂焊接金属粉:在经过步骤1压铸成型的手机中板的外侧长边超音速等离子喷涂镍粉;
S3、焊接成型:将不锈钢手机外框焊接在所述手机中板的焊接区域,获得所需的复合金属手机中框。
实施例4
复合金属手机中框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手机中板:选择镁合金压铸成型为所需形状的手机中板;
S2、喷涂焊接金属粉:在经过步骤1压铸成型的手机中板的外侧长边电弧喷涂镍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冬华,未经廖冬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9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口铁易开盖成型工艺
- 下一篇:一种合绳机用绞盘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