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动冷链物流车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6813.9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4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科;周观志;吴远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思冷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20 | 分类号: | B60P3/2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动 物流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智能电动冷链物流车,由车厢保温体(1)、车厢保温门(7)、车厢内胆(15)、蓄冷条(13)和车体(12)组成,所述车厢保温体(1)分为顶板、左右侧板、底板及前后墙板六部分,其特征在于,采用聚氨酯保温板拼装组成,车厢保温门(7)安装在车厢保温体(1)的后墙板上,车厢保温门(7)一侧通过合页与后墙板铰接,另一侧中部安装有锁扣;车厢保温体(1)通过粘接及加固部件与车体(12)连接;所述车厢内胆(15)安装在车厢保温体(1)内侧,材质采用压花铝板;车厢内胆(15)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用于检测车厢保温体(1)内部温度的车厢温度传感器(6),车厢内胆(15)前部上方位置设有送风口(2),车厢内胆(15)底部后端位置设有回风口(8);车厢保温体(1前端设有送风风道(3),送风风道(3)中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6);车厢保温体(1)前墙板上顶部安装有循环风机(5),循环风机(5)的出风口与送风口(2)位置平齐并连通送风口(2);所述蓄冷条(13)采用多组并排的方式安装在车厢内胆(15)底部下方,蓄冷条(13)内充填有无相变的低温蓄冷液;多组蓄冷条(13)之间的间隔部分形成交换通道(14);蓄冷条(13)两端底部汇合连接有蓄冷液加液口(9)、蓄冷液回液口(10),蓄冷条(13)顶部汇合连接有空气排出口(11);所述车体(12)驾驶室内安装有温度控制器(4)和温湿度采集器(17),温度控制器(4)通过温度反馈风机循环控制电路结构连接车厢温度传感器(6)和循环风机(5),温湿度采集器(17)直连送风风道(3)中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6);车厢保温体(1)内空间的设定低温环境通过车厢温度传感器(6)反馈,温度控制器(4)调节控制循环风机(5)的热交换;
所述车厢保温体(1)的顶板、左右侧板、底板及前后墙板相互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车厢保温体(1)的厚度大于80mm;
所述车厢内胆(15)的厚度大于5mm;
所述蓄冷液加液口(9)处安装有不锈钢单向阀,蓄冷液回液口(10)处安装有不锈钢单向阀;
所述送风风道(3的高度大于车厢内胆(15)高度的4/5。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冷链物流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外源蓄冷站对智能电动冷链物流车充冷,蓄冷条(13)内的低温蓄冷液由蓄冷站集中提供,通过蓄冷液加液口(9)、蓄冷液回液口(10)和空气排出口(11)让蓄冷液发生置换,使蓄冷条(13)中的高温蓄冷液被置换成蓄冷站中的低温蓄冷液,完成充冷;充冷完成后,装填冷链物流货物,车厢保温体(1)内空间的设定低温环境,通过车厢温度传感器(6)进行反馈,通过温度控制器(4)调节控制循环风机(5)进行热交换,当车厢保温体(1)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循环风机(5)工作,使吸热后温度升高的循环风从回风口(8)进入热交换通道(14)内与蓄冷条(13)中的低温蓄冷液发生热交换,使循环风温度变低;然后将降温后的循环风经过送风风道(3)、循环风机(5)从送风口(2)送入车厢内,不断循环;循环过程中,通过温湿度采集器(17)不断采集送风风道(3)中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6)数据信息并储存,并通过USB接口连接上传到电脑,网络传输至远程智能控制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思冷链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思冷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8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皮革3D汽车坐垫
- 下一篇:节能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