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6229.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吴翔;张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E04H6/2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车库 车辆 移动 装置 | ||
1.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台架(1),该车台架(1)由车台架前框条(11)、车台架后框条(12)、车台架左框条(13)和车台架右框条(14)共同围合而成,在对应于车台架左框条(1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左横梁(15),该车台架左横梁(15)与车台架左框条(13)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左横梁(15)与车台架左框条(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在对应于车台架右框条(14)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右横梁(17),该车台架右横梁(17)与车台架右框条(14)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右横梁(17)与车台架右框条(1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而车台架左、右横梁(15、1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16c);一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和一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左框条(13)的左侧的位置与所述车台架(1)连接,而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14)的右侧的位置与车台架(1)连接;一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一左驱动轮机构(5)和一右驱动轮机构(6),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位于所述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16c)内,左驱动轮机构(5)在对应于所述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左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左横梁(15)连接,而右驱动轮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右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右横梁(17)连接;一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和一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连接,而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连接,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的结构是与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的结构相同的,而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的结构是与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的结构相同的,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包括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托脚调整架(32)、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33)、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车辆轮胎前托脚(35)和车辆轮胎后托脚(36),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14)的右侧固定,并且在该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的前侧开设有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而后侧开设有一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该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以及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彼此对应,托脚调整架(32)的前端探入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并且与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形成滑动副,托脚调整架(32)的后端探入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并且与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形成滑动副,车辆轮胎托脚双螺杆驱动电机(33)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托架调整架(32)的托脚调整架中间支承梁(321)的前侧中部,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中部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33)传动配合,并且在该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前端后端各配设有一双向螺杆螺母(341),车辆轮胎前托脚(35)的中部与位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前端的双向螺杆螺母(341)连接,而车辆轮胎前托脚(35)的两端的一对前托脚臂(351)穿过开设在托脚调整架(32)的前端的一对前托脚臂导孔(322)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相对应,车辆轮胎后托脚(36)的中部与位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后端的双向螺杆螺母(341)连接,而车辆轮胎后托脚(36)的两端的一对后托脚臂(361)穿过开设在托脚调整架(32)的后端的一对后托脚臂导孔(323)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相对应;所述的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设置在所述的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上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3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2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