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5051.0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8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凯;支永健;李彦涌;姚磊;郭宗坤;李诗怀;邓文川;曾云峰;王春燕;冯钊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6;F25B49/02;F28D20/02;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冯振宁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稳定性 冷媒 冷却系统 | ||
1.一种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变频压缩机、冷凝器和与产热器件接触的散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的相变储能单元;所述相变储能单元包括不少于3种相变点在不同温度区间的高温相变材料、中温相变材料和低温相变材料;所述高温相变材料、中温相变材料和低温相变材料均为非金属相变材料且分别独立设于散热器上;所述中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散热器的工作温度;所述散热器内设有冷媒管路和流经冷媒管路的冷媒介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基板,所述散热器基板上设有能强化相变材料与散热器基板之间换热效果的强化换热结构,强化换热结构为多孔框架,相变材料设于强化换热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变频压缩机、冷凝器连接形成多条冷却支路一,所述冷却支路一上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设于散热器的冷媒输入端的支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所述中温相变材料内设有与温度控制单元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变频压缩机、电子膨胀阀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变频压缩机、冷凝器连接形成冷却支路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路二上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设于蒸发器冷媒输入端的支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及蒸发器冷媒输出端的支路上分别设有与温度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支路二上的电子膨胀阀与温度控制单元输出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呈“之”字形,所述相变储能单元中的任意一种相变材料设于“之”字形走向的空间间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多个空间间隙内的相变材料以高温相变材料、中温相变材料和低温相变材料3种相变材料连续排列为一组组合单元,多组所述组合单元连续分布于多个空间间隙内。
9.根据权利要求1~6或8任意一项所述高温度稳定性冷媒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0~50℃,所述中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0~40℃,所述低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50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