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微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8894.8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戈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9/24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7 | 代理人: | 王明亮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微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制备银物质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银微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金属超微粉本身具备优越的催化性能、磁性能、电性能等,因而在航天航空、电子、化工医药、粉末冶金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银微粉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作为生产压电陶瓷、太阳能电池等器件的导电浆料的原料。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导电浆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制备的烧结型银粉普遍存在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如何简化银微粉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银微粉,以及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银微粉,由平均粒径为0.8-1.6μm的银粒子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银微粉的粒径分布为D50≤0.5μm,D10≤0.2μm,D90≤1.2μm。
进一步的,所述银微粉的松装密度为1.2-2.1g/cm3,振实密度为2.8-4.5g/cm3。
一种所述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银为原料通过还原反应制得,包括如下步骤:
(1)用去离子水配制1-3mol/L的硝酸银溶液和1-2mol/L的还原剂溶液;
(2)将分散剂置于55-75℃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3)将上述硝酸银溶液、还原剂溶液和分散剂溶液一起加入到反应釜中,用酸碱调节剂将混合溶液pH值调整至1~7,调节釜内温度为20℃~50℃,转速为200-500r/min,搅拌反应0.5-3h;
(4)将步骤(3)中的反应产物过滤,然后用醇溶液洗涤,再在洗涤后产物中加入C2-C6直链多元醇,得到浆料;
(5)将浆料投入球磨机中研磨1-3h,所述球磨机的转速为200-400r/min。
进一步的,所述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的还原剂选自硼氢化钠、柠檬酸钠、抗坏血酸、肼、亚磷酸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的分散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的酸碱调节剂为硝酸和氨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4)中的C2-C6直链多元醇为98%的乙醇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5)中球磨机中的磨球为直径1-2mm氧化锆球,所述磨球与浆料重量比为3:1。
一种所述的银微粉在太阳能电池浆料、导电涂料、导电油墨和导电胶中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突出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由硝酸银直接制备片状银粉,工序流程短,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制备的不规则形状银微粉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导体浆料、导电涂料、导电油墨和导电胶等产品,在达到同等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银粉含量,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银微粉,由平均粒径为1.4μm的银粒子构成,所述银微粉的粒径分布为D50≤0.5μm,D10≤0.2μm,D90≤1.2μm;松装密度为2.1g/cm3,振实密度为2.8g/cm3。
一种银微粉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银为原料通过还原反应制得,包括如下步骤:
(1)用去离子水配制2mol/L的硝酸银溶液和2mol/L的还原剂溶液;
(2)将分散剂置于70℃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3)将上述硝酸银溶液、还原剂硼氢化钠溶液和分散剂甲基纤维素溶液一起加入到反应釜中,用硝酸和氨水为酸碱调节剂将混合溶液pH值调整至酸性,调节釜内温度为30℃,转速为450r/min,搅拌反应1h;
(4)将步骤(3)中的反应产物过滤,然后用醇溶液洗涤,再在洗涤后产物中加入98%的乙醇溶液得到浆料;
(5)将浆料投入球磨机中研磨2.5h,球磨机中的磨球为直径1-2mm氧化锆球,磨球与浆料重量比为3:1;所述球磨机的转速为300r/min。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型壳夹取工具
- 下一篇:用于加性制造的方法和连接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