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6762.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黎杉珊;罗擎英;刘耀文;申光辉;张志清;吴贺君;陈安均;刘兴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34 | 分类号: | C12Q1/34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莱克多巴胺 检测 葡萄糖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食品残留物 技术效果 检测领域 检测探针 可重复性 浓度测量 羧甲基化 环糊精 壳聚糖 血糖仪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残留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检测限的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和羧甲基化的β‑环糊精等作为检测探针原料,建立了葡萄糖浓度与莱克多巴胺含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可利用血糖仪快速且可重复性好的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技术效果,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低至0.001μg/L的检测限,使得利用葡萄糖浓度测量莱克多巴胺含量的技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残留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莱克多巴胺是苯乙醇胺类β2-肾上腺素兴奋剂,如果给动物饲用含莱克多巴胺的饲料,会造成肌肉及组织中不同程度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消费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目前,我国已经明确将其列为禁用药品目录。
目前,检测莱克多巴胺的实验室确证技术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出限为2μg/L左右,但是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过程费时、费力。而酶联免疫法具有检测时间长的缺点。为此,开发一种方便快捷、检测限低的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是十分紧迫的。
经过本领域研究人员的不懈研究,近两年开发出了一种利用血糖仪检测莱克多巴胺含量的技术,然而,其探针的制备需要用到特殊的Envision试剂,成本较为高昂。另外,是否还可以获得更好的检测限,也是本领域人员非常感兴趣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本领域中的技术缺点和填补技术空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溶于DMF溶液中并加入壳聚糖乙酸溶液中,超声处理后,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羧甲基化的β-环糊精、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PBS溶液,充分混合后,分散在含有牛血清蛋白的PBS溶液中;所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长度为0.5~1.5μm;
(2)将莱克多巴胺抗体Ab加入到胶体金溶液中,再加入蔗糖酶溶液,充分搅拌后,离心取沉淀并置于含有牛血清蛋白的PBS溶液中;
(3)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室温下充分混合,清洗后,加入步骤(2)所得物,室温下充分混合,再加入蔗糖溶液,室温下充分混合反应,待反应完毕,去除沉淀取上清液,测量葡萄糖含量;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获得待测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含量。
步骤(1)中,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在DMF溶液的浓度为0.0020~0.0025g/ml;壳聚糖乙酸溶液中乙酸体积分数为1%,壳聚糖的浓度为0.005~0.008g/ml,所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DMF溶液与所述壳聚糖乙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10~15。
步骤(1)中,羧甲基化的β-环糊精、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比为2∶1∶1。
步骤(1)或步骤(2)中,牛血清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
步骤(2)中,所述莱克多巴胺抗体Ab的浓度为0.1mg/ml,其与胶体金溶液的体积比为1∶10。
步骤(3)中,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室温下充分混合,震荡2h。
步骤(3)中,检测葡萄糖含量时可以采用血糖仪。
所述PBS溶液的pH为7.2。
近些年来,在莱克多巴胺的快捷检测领域一直未有十分明显的突破,直到中国专利201410015040.3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不但解决了常规检测方法复杂且耗时的缺点,更具有十分优秀的可重复性和检测限。一般而言,HPLC对于莱克多巴胺的检测限仅有2μg/L左右,而该专利的检测限可低至0.02μ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6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