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压控制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5111.0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林阳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阳泰;林吕通 |
主分类号: | F02D19/08 | 分类号: | F02D19/08;F02D11/02;F02M21/02;F02B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共腾智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柴油 甲醚 掺和 液化 石油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以机械式空压闭回路来控制燃气流量的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节能减碳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辆深入你我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会污染周遭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国际油价高涨,成为省能及低污染型环保车辆研发的推手,尤以瓦斯车、油电混合车及柴油/液化石油气(又称瓦斯)混烧车的发展最为成功。
从环境污染的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具柴油引擎的发动机,是依狄塞尔循环(Diesel Cycle)的四个行程而运行。因此,汽缸内的活塞上行压缩至上死点前,位于汽缸头的高压喷嘴喷出适时适量的柴油,压缩点火,使汽缸内高压高温的油气燃烧爆炸。气体爆炸后,打击活塞作功而下行至下死点,完成膨胀行程,再排出废气。
由于柴油的闪火点(Flash Point)高约52℃,在活塞下行至下死点时,通常有20至25%油气来不及完全燃烧,反而排放至外界,形成大量浓郁的黑烟及颗粒状物质,对周遭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已知的柴油/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则在引擎的空气进气行程阀门即将关闭的瞬间,将液化石油气喷入汽缸中。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闪火点较低(约-74℃),在活塞下行至下死点前,帮助汽缸内尚未点燃的油气加速燃烧至几近于完全燃烧为止,以致汽缸只剩下约2至5%的油气尚未燃烧。如此,便有20至23%未被燃烧的能量被回收利用,相对提升20 至23%引擎热效率的同时,消除黑烟及颗粒状物质。所以,柴油/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确实能获得节能减碳的功效。
这也就是电子控制燃气流量式柴油/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声称可以达到20%省油效果,降低50%黑烟及粒状污染物质排放量的理由。
电子式柴油/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优化设计流程,一般是针对柴油引擎进行马力与扭矩动力图测试(转速约为500~3000 rpm),并量出NOx,CO 及HC 各项的污染值,同时量出油耗,利用烟度计进行黑烟度测试,在不同扭矩负载及不同引擎转速下,透过电子开关讯号控制的喷嘴,将液化石油气从进气歧管与进气阀门邻近部位喷进汽缸内,逐点建立最佳的液化石油气喷气量图。
这样的喷气量图,以平面的纵轴为油门开度,横轴为引擎转速,垂直高度相当于喷气量(通常是以若干微秒来表现)。此处所称喷气量,以该点产生的制动比油耗(BSFC)为佳;也就是说,燃料用量除以马力乘以小时的最小值为准。此一历经长时间调校的三维喷气图软件,都会以保密且安全的技术内建于混烧系统的电子控制器中。
但是,电子式柴油/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需要安装精密的电控喷气喷嘴及喷气控制单元,不仅制作成本昂贵,还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执行调校作业,以致回厂维修相当耗时。
因此,如何既取得节能减碳的功效,又不必安装昂贵的电控喷气喷嘴及喷气控制单元,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控制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获得优异的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效果,达到节能减碳的功效,而且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中国的媒矿产量丰富,可制造成二甲醚车用燃料,由于二甲醚的售价较液化石油气低廉近四成,而其物理性质与液化石油气相近,两者易于掺和;同时,因为二甲醚的分配,储存与充填均可采用液化石油气的技术,故为车辆运输界所喜爱;二甲醚的十六烷值(Cetame Numbe)约55至60,比柴油的40至55高,因此,二甲醚与柴油混烧可提升柴油引擎的制动效率(Brake Thermal Efficiency),而获取较柴油引擎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本发明技术系将二甲醚先与液化石油气(依质量比52%二甲醚与48%液化石油气)掺和,再注入柴油引擎歧管与空气混合后,射入汽缸内进行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经实验证实,可获取更佳节能减排效益(省油率可达24%)。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压控制燃气流量式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包括:
一柴油引擎,所述柴油引擎与一进气歧管相连;
一柴油输送管路,所述柴油输送管路与一柴油油箱相连,将所述柴油油箱内的柴油输送到所述柴油引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阳泰;林吕通,未经林阳泰;林吕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