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3342.8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9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12 | 分类号: | B66F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钢管 叉车货叉 辅助框架 集装箱空间 装箱 焊接固定 端头 集装箱 有效工作距离 集装箱货物 长度相等 制作方便 不封闭 节约 管口 | ||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包括二根第1方钢管(1)、三根第2方钢管(2)和一根第3方钢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根第1方钢管(1)的长度相等,所述一根第3方钢管(3)长1100mm,焊接固定在二根第1方钢管(1)的一端端头之间,二根第1方钢管(1)的另一端端头的方钢管管口不封闭,所述三根第2方钢管(2)各长1100mm,均焊接固定在二根第1方钢管(1)之间。本发明具有辅助框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用性强,提高叉车货叉的有效工作距离,提高集装箱空间利用率和使集装箱货物平均节约集装箱空间30%以上,相应节约30%国内运输费及30%海运费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叉车货叉装运能力的辅助框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
背景技术
钢结构构件在成品出口时,大多采用集装箱运输,而且钢结构构件的长度大部分在2米到12米之间,构件长度在6米到9米之间的最多,所以钢结构货物在包装时,包装长度大部分为6米到9米。常规集装箱的长度规格有两种,一种是6米,一种是12米。如果包装长度小于6米的可以装在6米长的集装箱中。但是大部分包装在6米到9米之间,所以只能装在12米的集装箱中,我们假设平均包装长度为8米,就会有4米长的空间是浪费的。
在实际将钢结构构件安装入集装箱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两包货物装在一个集装箱里运输。例如把一包9米货物和一包3米货物装在一个12米的集装箱;一包8米货物和一包4米货物装在一个12米的集装箱;一包7米货物和一包5米货物装在一个12米的集装箱,尽可能节约集装箱空间,减少运输费用。如果将一包8米长的货物装进集装箱,再装一包4米长的货物进去,就必须将第一包8米长的货物利用叉车推进集装箱的里面,并在集装箱的柜门一侧留有4米长空间,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叉车的货叉长度大约为1.5米,无法满足实际的装箱需求。
因此已知的叉车货叉的长度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弥补叉车货叉太短无法满足装箱需求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辅助框架的一端用于与包装托盘衔接,另一端与叉车货叉衔接,包括二根第1方钢管、三根第2方钢管和一根第3方钢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根第1方钢管的长度相等,相互平行布置,间距为1100mm;
所述一根第3方钢管长1100mm,焊接固定在二根第1方钢管的一端端头之间,二根第1方钢管的另一端端头的方钢管管口不封闭,供叉车的二货叉插入二根第1方钢管内部衔接起来工作;
所述三根第2方钢管各长1100mm,相互之间平行布置,间距为1000mm,均焊接固定在二根第1方钢管之间,且与第3方钢管最接近的一根第2方钢管离开第3方钢管外侧的距离也是1000mm。
本发明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其中所述第1方钢管的长度为4000mm,规格为200*100*12mm方钢管,材质为Q345B。
前述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其中所述第3方钢管的材质为Q345B。
前述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其中所述第2方钢管的规格为100*10mm方钢管,材质为Q345B。
前述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其中所述二根第1方钢管外侧之间的距离等于1500mm,能与包装托盘衔接。
前述的用于集装箱装箱作业的叉车货叉辅助框架,其中所述焊接方式为气体保护焊焊接,焊接外观质量达到2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3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