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模具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3564.1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7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53 | 分类号: | B29C64/153;B29C64/314;B29C64/30;B29C64/379;B29C33/38;B29C33/40;B33Y10/00;B33Y40/00;B29K2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择性 激光 烧结 聚苯乙烯 模具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材料筛分:将聚苯乙烯粉末进行筛分,选取粒径分布25~97μm的聚苯乙烯粉末作为打印材料;烧结成形: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将筛分后的聚苯乙烯粉末制作成模具形坯;表面清理;芯部强化:按一定配比调配环氧树脂、稀释剂、塑化剂和固化剂,将制品浸泡在其中,或者涂刷在制品表面,直至被完全吸收,放置在保温箱中,在60±2℃恒温条件下保温1±0.5小时;表面强化:按一定配比调配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固化剂,涂刷在制品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保温,直至表面完全固化;模具型板制作;模具装配。本发明能提高模具尺寸精度、缩短模具开发周期,降低模具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制作,具体有关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塑料模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功能件的快速制造方法主要有光敏树脂的立体光刻成型法(SLA)、丝状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沉积成形法(FD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等。其中SLS法制备塑料功能件的过程为用红外光波长的激光器对粉末材料进行逐层烧结叠加成形。由于SLS法所采用的红外激光器价格低、寿命长,且使用的耗材选择范围广,因而该方法被广泛应用。铸造模具一般有金属模具和木制模具。通常情况下,金属模具精度高,寿命长,但价格昂贵,因此一般用于大批量生产。而木制模具精度低、寿命短、不易保存,价格相对较低,因此一般用于小批量试制。由于木制模加工精度低,因此模具需反复调整才能达到图纸要求,大大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研发速度。同时木制模具具有吸水性,在长期保存中容易开裂或变形,影响模具的尺寸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模具尺寸精度、缩短模具开发周期、降低模具制作成本的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模具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模具的制造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a、材料筛分:将聚苯乙烯粉末进行筛分,选取粒径分布25μm~97μm的聚苯乙烯粉末作为打印材料;
b、烧结成形: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将筛分后的聚苯乙烯粉末制作成模具形坯;
c、表面清理:去除模具形坯表面多余聚苯乙烯粉末,再去除模具形坯表面的工艺结构;
d、芯部强化:按一定配比调配由环氧树脂、稀释剂、塑化剂和固化剂组成的混合物料,将c步骤制得的模具形坯浸泡在上述混合物料中,或者用上述混合物料涂刷在c步骤制得的模具形坯表面,直至模具形坯表面没有上述混合物料,而是被完全吸收后,放置在保温箱中,在60℃±2℃恒温条件下保温1±0.5小时;
e、表面强化:按一定配比调配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的混合物料,将其涂刷在经过d步骤强化处理后的模具形坯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保温,直至所涂刷的混合物料完全固化;
f、模具型板的制作:根据设备成型缸尺寸,按现有方法制作标准化的模具型板;
g、模具装配:将e步骤得到的模具形坯放入f步骤制得的模具型板的相应位置,并使用紧固螺栓将其固定在模具型板上,调整f步骤制得的模具型板的放置角度,直至模具型板底面与模具型板所在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即得到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模具。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d步骤所述的混合物料中,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8~2.2):(0.9~1.1):(0.9~1.1),塑化剂为混合物料总量的3wt%~6wt%。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e步骤所述的混合物料中,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0.5~1.5;配制上述混合物料时,先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量的4%~6%,尺寸小于25μm,或大于500目的Al2O3粉末并搅拌均匀进行预处理后,再与固化剂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