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2530.4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2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森谷贵行;山下丈晴;小岛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在右转或左转的情况下避免自车辆与横穿者碰撞以及自车辆与对向车辆碰撞。作为车辆的控制装置的ECU(20)为,在自车辆(V1)在交叉路口横穿对向车道(R2)右转时,检测横穿在自车辆(V1)通过右转而进入的道路(R3)上存在于交叉路口附近的人行横道(CW)的横穿者(P)的存在,对检测到的横穿者(P)所横穿的人行横道(CW)与对向车道(R2)之间的人行横道近前空间(SP)的大小进行检测,在进行对自车辆(V1)进行制动的控制(自动制动)以便至少避免自车辆(V1)与横穿者(P)碰撞的情况下,基于检测到的人行横道近前空间(SP)的大小使进行对自车辆(V1)进行制动的控制的定时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以避免自车辆与存在于前方的物体(对象物)碰撞的方式进行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有如下技术:为了避免自车辆与存在于前方的物体碰撞,而进行使自车辆自动地制动的控制(即、自动制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8748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在自车辆横穿对向车道的情况下,将自动制动的开始阈值从通常的阈值进行变更,由此使其不进行或者难以进行自动制动,而避免在自车辆横穿对向车道的期间在对向车道内减速或者停止。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2030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当在自车辆右转时与对向车辆碰撞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在存在助手座乘员的情况下,抑制或者中止自动制动,而保护助手座乘员不受自车辆与对向车辆的碰撞的影响,在不存在助手座乘员的情况下,可靠地进行自动制动,以避免自车辆与对向车辆的碰撞。
然而,在自车辆横穿对向车道而右转时,在存在横穿自车辆通过右转而进入的道路的行人等横穿者的情况下,会进行自动制动以避免自车辆与该横穿者碰撞。在该情况下,当自车辆在对向车道内停车时,对向车辆有可能与自车辆碰撞。为了避免该情况,可以考虑进行自动制动以使自车辆在进入对向车道之前的自车道(意味着自车辆行驶的车道。以下相同。)内停车,而避免自车辆与横穿者以及对向车辆碰撞。
但是,当在自车辆通过右转而进入的道路上在横穿者所横穿的人行横道与对向车道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与使自车辆在自车道内停车相比,在以使自车辆在这样的人行横道近前的空间内停车的方式进行自动制动的情况下,能够在避免自车辆与横穿者以及对向车辆碰撞的同时,使要右转的驾驶员的意向优先,因此可以认为是更优选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在自车辆横穿对向车道而右转或者左转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进行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以避免自车辆与横穿者碰撞以及自车辆与对向车辆碰撞的双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进行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横穿者检测单元,在自车辆在交叉路口横穿对向车道进行右转或者左转时,检测横穿在自车辆通过右转或者左转而进入的道路上存在于交叉路口附近的人行横道的横穿者的存在;空间检测单元,在由横穿者检测单元检测到横穿者的存在的情况下,对该横穿者所横穿的人行横道与对向车道之间的空间的大小进行检测;以及制动控制单元,进行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以便至少避免自车辆与横穿者碰撞,该制动控制单元基于由空间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空间的大小,使进行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的定时变化。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当自车辆在交叉路口横穿对向车道而右转或者左转时,在存在横穿在自车辆通过右转或者左转而进入的道路上处于交叉路口附近的人行横道的横穿者的情况下,对人行横道与对向车道之间的空间的大小进行检测,基于该空间的大小使进行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的定时变化。由此,通过对自车辆进行制动的控制,能够使自车辆在与状况相应的适当位置停车,能够适当地避免自车辆与横穿者碰撞以及自车辆与对向车辆碰撞的双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