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氢氰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1832.X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龙;龚文照;赵广;张伟;贾晨;韩艳辉;胡慧敏;袁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3/02 | 分类号: | C01C3/02;B01J23/89;B01J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跃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59 | 代理人: | 叶平 |
地址: | 045099***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氢氰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氰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煤层气制备氢氰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又称为“瓦斯”,是一种与煤炭伴生的非常规天燃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硫化氢、氢气、乙烷等气体。煤层气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状态存在;根据相关数据表明,从泥炭发展到无烟煤过程中每吨煤可产生50-300m3的煤层气。我国每年排放的煤层气在194亿m3以上,约占世界煤层气排放总量的35%。高浓度的煤层气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但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率不足,大部分被排空,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甲烷的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的能力远超二氧化碳,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氢氰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氢氰酸制备方法包括丙烯腈副产法、安氏法、轻油裂解法、甲醇(醛)氨氧化法;其中,安氏法占氢氰酸总产能的六成以上。安氏法是以甲烷、氨和空气为原料,铂网为催化剂合成氢氰酸,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是对于甲烷的浓度要求高,至少要求浓度在95%以上;第二,氢氰酸合成装置的尾气中存在大量氮气不能回收利用,只能放空,这又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普通铂网催化性能较低,氢氰酸产率不高。
如果使用低浓度煤层气制备氢氰酸,则可以有效解决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问题,但现有的安氏法等不适合于低浓度煤层气。中国专利文献CN102897797B公开了一种利用低浓度的煤层气生产氢氰酸衍生物的环保情节工艺。该专利中,先将煤层气通过变压吸附等分离手段,得到相对浓缩的甲烷气,然后通过氨氧合成氢氰酸混合气体,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氰化钠用于合成下游氢氰酸衍生物、与甲醛及其它下游氢氰酸衍生物、用水或其它溶剂吸收并提纯得到高纯度液体氢氰酸衍生物。该专利的主要问题在于能耗较高,氢羟酸产率较低,尾气无法利用且污染环境,同样规模的反应装置生产能力不高,因此利用价值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氢氰酸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氢氰酸的方法,包括:
步骤a)对煤层气进行提浓处理,得到提浓煤层气和第一尾气,所述第一尾气含有氮气和氧气;
步骤b)在纳米多孔铂网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所述提浓煤层气、富氧气体和氨气进行反应制备得到氢氰酸。
优选的,所述纳米多孔铂网催化剂是采用去合金化法技术改性的铂网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采用去合金化法技术改性的铂网催化剂是经由铜和/或铝等金属改性过的铂网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提浓煤层气中甲烷的体积含量为15-45%。
优选的,所述提浓煤层气中甲烷的体积含量为17-35%。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对煤层气进行提浓处理具体包括:
将低浓度煤层气使用MOFs作为吸附材料在分离装置中进行分离得到提浓煤层气和第一尾气。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富氧气体由所述第一尾气处理得到。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富氧气体还包括由空气进行处理得到的富氧空气。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煤层气为甲烷提及含量为5-15%的低浓度煤层气。
优选的,所述纳米多孔铂网催化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采用去合金化法技术,在普通铂网表面镀一层铜、铝等金属,然后在500-1200℃下,恒温1-15h处理,冷却后使用酸溶液、碱溶液浸泡,冲洗得到纳米多孔铂网催化剂。
本发明先对煤层气进行提浓处理后,得到含有预定甲烷浓度的提浓煤层气,然后在纳米多孔铂网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提浓煤层气、富氧气体和氨气进行反应得到氢氰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低浓度煤层气更加高效的直接制备氢氰酸,同时节省能量也减少环境污染,同样规模的反应装置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制备氢氰酸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氢氰酸的方法,包括:
步骤a)对煤层气进行提浓处理,得到提浓煤层气和第一尾气,所述第一尾气含有氮气和氧气;
步骤b)在纳米多孔铂网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所述提浓煤层气、富氧气体、氨气进行反应制备得到氢氰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1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操作生产浓氨水的工艺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绝缘剥线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