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545.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2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魏琨;左修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16/24;H04W24/0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孟峣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方位角 间距 统计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为:首先基于基站经纬度,完成双层网基站的统计;搜索半径基站:获取有效室外站,基于经纬度筛选距离主基站N公里内的邻基站,统计某基站每60度夹角范围内符合数量为X1的所有基站信息,这里的X1取值为3‑6;计算小区最小平均站间距:通过小区方向角工参、搜索角宽度和基站小区关系,筛选某小区的方向角范围内最近的数量为X2个基站信息,进而计算出小区的平均站间距,这里的X2取值为3‑6。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迅速准确提供基站或者小区间的距离信息,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运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在很多网络优化分析专题中,站间距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网络覆盖分析、工参整治、路测扫频的小区识别等工作中,小区站间距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网络优化分析的辅助手段。目前通信运营商针对小区站间距的计算给出了指导方法:
根据小区方位角与搜索角宽度以及小区最大覆盖距离生成小区扇形。
根据设置的最大邻站个数获取选距离最近的N个基站;
按照小区最大覆盖距离a\b\c计算。先计算小的距离,无结果再计算更大一级。
该N个基站与该小区的距离平均值为该小区站间距;单位使用“米”。
在规定半径内未搜到小区则定义为“搜索角度无邻基站小区”。
但是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没有定义对于逻辑共站和物理共站情况的处理。
搜索角度固定,无法依据小区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筛选‘邻’基站,比如某些小区的波束宽度是60(宽度120),有些是65(宽度130)。
小区最大覆盖距离a\b\c固定,无法依据小区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站间距,比如某些站最大发射功率决定覆盖范围,如果某些站已超过主站的覆盖范围,则不该参与该主站的站间距计算。
没有给出核心内容的计算方法:判断某基站是否在该小区的搜索半径范围以内。
(4)没有给出基站之间基于经纬度的距离计算方法。
针对当前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
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站间距统计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为:
首先基于基站经纬度,完成双层网基站的统计;
搜索半径基站:获取有效室外站,基于经纬度筛选距离主基站N公里内的邻基站,统计某基站每60度夹角范围内符合数量为X1的所有基站信息,这里的X1取值为3-6;
计算小区最小平均站间距:通过小区方向角工参、搜索角宽度和基站小区关系,筛选某小区的方向角范围内最近的数量为X2个基站信息,进而计算出小区的平均站间距,这里的X2取值为3-6。
所述双层网基站的统计过程为:
首先确定双层网小区,根据该双层网小区获取相应小区基础数据;
根据获取的小区基础数据,获取单层网信息、逻辑共站信息及物理共站信息。
所述双层网小区确定并统计的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