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母舰载机智能导航势能转移可控拦阻软着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9830.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赖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萍生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4F1/02 |
代理公司: | 萍乡益源专利事务所 36119 | 代理人: | 胡宜斌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母 舰载 机智 导航 势能 转移 可控 拦阻 软着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航母舰载机智能导航势能转移可控拦阻软着舰系统,它包括舰机甲板降落专用区、导入式上坡平台、拦阻车平台、舰机新型尾钩组合体、拦阻主索自动升索装置、台、车自动分离器、拦阻车平台定位槽及平衡防护罩、拦阻车的可控卸载装置、拦阻保险付索自动升索装置、拦阻车运行轨道、智能导航控制装置和拦阻车越位缓冲阻拦器;在智能化导航下降落;采用滑翔式慢速精准着舰;着舰后的自动纠偏上坡;前轮入槽定位后带来的自动升索;后轮登车后的瞬时台、车的自动分离;分离过程中保险付索自动上索;栏阻上索后的自动告知及势能转移;舰机与栏阻车运行中的匀称延时可控制动卸载;舰机与栏阻车卸载后返程归位;舰机下坡后的专用牵引车将舰机移机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母舰载机智能导航势能转移可控拦阻软着舰系统。
背景技术
一、前言:目前世界航母舰载机着离舰领域技术程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在十多个国家中共有大、中、小型各类现役航母20多艘,而美国一家就拥有11艘,且经历百年来的持继发展并经几次重大的技术升级和更替后全部实现了功能强大的核动力。在对舰机的离舰方式上也都采用了蒸汽弹射器。特别是2013年10月下水的超大型10万吨级“福特”号航母上更装备了现代科技含量更高的电磁弹射器使航母的作战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除美、法两国拥有舰载机的弹射器外,其它国家如:俄罗斯、印度、西班牙、意大利、泰国、巴西等国及我国的“辽宁”号航母上都因缺乏这项专门的技术及科技实力的支撑暂只能采用普通的滑跃方式起飞,故综合作战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在舰载机的着舰方面,由于受到舰机着舰过程中重量加速度产生的巨大势能,而降落航母甲板距离又过短这一现实原因的制约,近几十年来各国不约而同的都采用在舰机尾部装置活动尾钩,通过尾钩钩住横卧在甲板上的拦阻索,利用高强度的拦阻钢索拉力强行拽停舰机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可靠性差。强拽停机不但造成舰机的强度受损,缩短舰机使用寿命,更由于着舰过程中存在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极易产生舰机与拦阻索的“脱钩”现象,俯冲而下惯性势能十分巨大的舰机因速度、角度等原因接触不到甲板或接触甲板后又因种种原因无法上钩后,飞行员只能选择飞机重新加大动力再次升空复飞后进行二次着舰。由于此时有限的甲板距离更短,再次升空的初速偏小,飞行员驾驶由着舰模式瞬间又紧急转入复飞升空模式,舰载机处于一种十分危险的境地,心理压力高度紧张的飞行员操作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坠入前方的大海中,即使飞行员果断的启用弹射座驾后也因升空高度大低,降落伞来不及张开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局。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机率,各航母国大都采用带动力增速降落的方法,但这种无奈之举更为舰机的顺利上钩增加了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由于着舰作业的方式细节牵涉到舰机安全的特殊性,因此也成为各航母国密而不宣的航母重大核心关健技术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单就美国一家几十年来就有800余架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遭遇事故而损毁,600多名训练有素的优秀飞行员不幸丧生,在发展航母的初期就有每平均二天就摔落一架舰机的记录。由于着舰作业中事故频发,飞行员安全风险极高,军事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职业的风险竟然高于宇航员的五倍,是普通陆基飞行员的20倍。而在媒体的报道中常常将这种高危作业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为尽可能的减少这种事故的发生率,培训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就成为各国航母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萍生,未经赖萍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9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航拍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重载脱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