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结构及使用该热管理结构的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4630.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杜鸿达;杨菁国;陈威;褚晓东;郑心纬;干林;李佳;徐成俊;姚有为;李宝华;杨全红;贺艳兵;康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H01M10/653;H01M10/6552;B64C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徐丽昕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结构 使用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用电池热管理结构以及使用该热管理结构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电池作为动力的无人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拍、遥感测绘、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影视广告等工业及商业用途。由于电池在快速充电或长时间运行情况下会温度过高,甚至会热失控、爆炸,而在低温下,电池内阻升高,有效容量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采用热管理方法使电池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现有的无人机通常采用在电池舱开通风口或者安装风扇的方式,但是采用该方法的空气对流散热效果有限,不能满足大功率工作散热需求。另一方面,风扇运行会消耗电池电量,增加负重,对续航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优化散热效果且不消耗电池能量的热管理结构,以及使用该热管理结构的无人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结构,用于使无人机用电池稳定在合适的工作温度,所述热管理结构包括散热层、收容有至少一个发热件的收容件、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散热层和所述收容件的热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管理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层连接的第一导热件、及与所述收容件连接的第二导热件,所述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管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层为石墨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由铝制材料或铜制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管的管壳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热件或所述第二导热件的材料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散热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热件与所述收容件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管与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上述热管理结构及壳体,所述热管理结构的散热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由高分子材料或高导热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理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效果优异、不消耗电池能量的特点,保证无人机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管理结构及使用该热管理结构的无人机
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无人机 1
热管理结构 100
壳体 10
电路板 11
隔离物质 13
散热层 20
第一导热件 30
第二导热件 40
热管 50
收容件 60
发热件 7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4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