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连续检测Cu2+和焦磷酸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3490.7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娜;李楠;李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C07D213/38;C09K1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聚集 诱导 发光 荧光 传感 分子 连续 检测 cu2 磷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连续检测Cu2+和焦磷酸根的方法,属于离子检测技术领域,该荧光传感分子结构简单,合成方便,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特性,即在溶液中不发光、在聚集态下荧光增强的特性,其不但能够单一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Cu2+,还能够在检测Cu2+的基础上连续高灵敏性的检测焦磷酸根,而其它阴离子和阳离子对这一检测过程没有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连续检测Cu2+和焦磷酸根(PPi)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内铜元素绝大多数都以Cu2+表现,同时铜元素又是人体内最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Cu2+在生理代谢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可以充当活性氧的解毒物种、神经传递素生物合成和降解。然而,细胞内Cu2+的紊乱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特别是会诱发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lzheimer、Menkes以及Wilson 疾病。同样,PPi在生物能量学和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血清中高浓度的PPi 与心血管疾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在滑膜液中PPi浓度过高与某些疾病如焦磷酸钙脱水晶体的形成和软骨钙质沉着病有关,鉴别和测定PPi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检测人体细胞内的Cu2+和PPi有着重要的意义。
荧光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易、快速响应等优势。细胞荧光成像作为生物和药物科学领域里一种高效的探测手段备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连续检测Cu2+和PPi的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加入去离子水与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8:2混合溶剂中,配制成10-5mol/L的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溶液。
2、向10-5mol/L的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溶液中加入Cu2+,用荧光光谱仪测量在发射波长为500nm处不同浓度Cu2+对应体系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Cu2+浓度变化的线性曲线。
3、向上述加入Cu2+之后的荧光传感分子中加入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摩尔量的6倍的PPi,用荧光光谱仪测量在发射波长为500nm处不同浓度PPi对应体系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PPi浓度变化的线性曲线。
4、按照步骤2的方法用荧光光谱仪测量待测Cu2+样品的荧光强度,根据待测 Cu2+样品的荧光强度,结合步骤2中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即可高选择性识别Cu2+并确定待测样品中Cu2+浓度。
5、根据步骤4确定的待测样品中Cu2+浓度,再向其中补加Cu2+标准样品,使混合体系中Cu2+的摩尔量为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摩尔量的1倍,然后加入待测焦磷酸根样品,用荧光光谱仪测量待测焦磷酸根样品的荧光强度,根据待测样品的荧光强度,结合步骤3中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即可高选择性识别焦磷酸根并确定待测样品中焦磷酸根的浓度。
上述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分子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合成路线和具体合成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3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