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0317.1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娄中波;曹高尚;贺海;王晓华;朱彬;王海燕;董刚;宋瀛;崔文博;苑中丹;陶学谦;闫正;张李明;王元;尹洪正;赵吉;田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1/20 | 分类号: | G06T11/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utocad 平面 视距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CAD软件的绘图环境,包括:设置当前图层、关闭CAD绘图环境中的正交和捕捉以及将CAD变量指针指向模型空间;
2)生成视点轨迹曲线,所述曲线线型实体为多段线,若得到的线型实体非多段线,则结束程序,并提示:请转化为多段线,然后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3)得到视点轨迹曲线的起点、终点和视点轨迹曲线总长度参数;
4)在交互界面输入参数: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行车视距和视线生成间距;
5)得到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和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
6)设定循环次数T:循环次数T=fix[(视点轨迹曲线总长度-行车视距)/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并循环如下内容:
(1)得到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和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
(2)得到第一组直线L1与第二组直线L2的交点,所述的交点为行车视线交点;
(3)重新定义第一组直线L1:即设定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
(4)重新定义第二组直线L2:即设定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为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向后延伸长度为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的长度后的那一点,设定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为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沿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的长度后的那一点;
(5)得到重新定义的第一组直线L1与第二组直线L2的交点为行车视线交点;
(6)循环T次,依次得到所有的行车视线交点,并将行车视线交点依次存入Plist点列表中;
7)将CAD软件中的绘图图层设置为视距曲线,采用CAD软件中的Pline命令恢复Plist列表中的各点,即得到视距包络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视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为视点轨迹曲线的起点,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为视点轨迹曲线上的起点stpt0沿所述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长度后的那一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视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第(1)步所述的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为:从视点轨迹曲线上的起点stpt0向后延伸长度为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长度后的那一点,所述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为:从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沿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长度后的那一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视距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第(6)步所述的循环过程中,每间隔长度为视线生成间距的长度时,便将循环中的第一组直线L1和第二组直线L2绘制出来,以便设计者对行车视线进行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03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